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存"与"毁":困扰中国的四合院与石库门

admin 2002-03-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四合院和石库门是北京和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居民建筑,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些老房子、旧风景承受着被拆除的命运。   统计表明,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
  四合院和石库门是北京和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居民建筑,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些老房子、旧风景承受着被拆除的命运。

  统计表明,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条,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与此同时,上海的石库门、里弄也在成片消失,在大规模进行改造的这个城市,几乎每天都有弄堂被夷为平地。

  北京的老房子并不止四合院,还有规模宏大的宫庭、寺庙与园林建筑;上海也不止是石库门,还有大量蕴涵着海派文化的花园洋房和历史旧址。过去,人们并不重视对民居建筑的保护,近年来,居民建筑已被纳入文化遗产范畴,两市相继出台了保护性计划。

  北京一年前划定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明清旧城内37%的地区将得到整体保护,其中绝大部分是四合院保护区。上海市两年前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与街区)》,对约1000万平方米具有历史价值的新旧式里弄和其它有特色的建筑进行保护。这表明,成片的民居建筑和历史街区,已被城市决策者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虽然保护的大旗竖起来了,但是四合院、石库门仍无法摆脱日渐消失的状况。北京市在确定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之后,提出了5年完成全市危旧房改造的计划,这意味着旧城内约三分之二未被划入保护范围的地区,四合院民居仍可能成为被改造或拆除的对象。上海将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限定为1000万平方米,此数字不到现存石库门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量石库门仍可能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旅法作家华新民明确表示:“现在这些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老房子已所剩不多了,它们不应再被拆毁,也不应继续实行拆多少、留多少的政策。事实上,几十年来,拆的力量早已过了‘度’。”

  但是,在决策者眼里,对于大量危破的四合院、石库门,不改造是不行的。在过去10多年中,京、沪两市均加大了危房改造力度,其通行的做法是,借助房地产开发的力量,进行“剃光头”式的大面积拆除重建。

  人们发现,在北京故宫周围,原来平缓开阔的四合院区域,不协调地突兀起一幢幢高层建筑。而在上海,大片大片红瓦屋顶的石库门所形成的壮观景象,本是最富本埠韵味的城市特征,如今也经常被参差其间的高楼打乱。

  “在旧城改造中,施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存在许多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方可对记者说,“对于危房改造来说,拆除的对象应是那些真正危破、亟待更新的房屋,可是大面积推倒重来的危改模式,则是‘孩子与洗澡水一块倒掉’不但直接加大了建设成本,还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就在大规模危改招致一片指责时,人们把目光投入到对民居建筑进行小规模整治的改造方式上。北京市东城区,4处平房在规划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翻建,仍保持了四合院的特点。上海市静安区,发动居民参与的“有偿回搬”成为改变石库门命运的有益尝试。有学者指出,京、沪两市近年来出现的居民自助型的小规模住宅整治方式,这表明“社区建筑”活动在中国已现端倪。

  “实践证明,简单地用房地产开发的方式改造旧城是很难成功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对记者说,“如何组织好居民的力量,是解决危房问题的关键。必须承认,一个城市的活力正蕴育在最为广大的民众之中。”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