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京最后历史街区面临拆除 专家急呼保护

admin 2010-09-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从中华门两侧的门东和门西,水西门到三山街的仓巷和南捕厅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是南京城所剩的最后一块还保存着传统都市肌理的历史街区。如今,四分之三已经残缺,而仓巷的这四分之一正在遭到最后的拆除。如此下去,南京老城南将成为一个个的孤岛,整体保护将无从谈起。”1日,远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姚远博士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谈及南京仓巷街区即将被拆,姚远博士忧心忡忡的如上表示。
    黄思永的后人拍打的这根木头,已支撑这座老宅二百年了。他愤愤的说:“拆了很容易,但想再找到这样有年代的立柱可就难了。唐娟 摄
探出头的龙头梁,已没有了往昔的威严。唐娟 摄

  “从中华门两侧的门东和门西,水西门到三山街的仓巷和南捕厅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是南京城所剩的最后一块还保存着传统都市肌理的历史街区。如今,四分之三已经残缺,而仓巷的这四分之一正在遭到最后的拆除。如此下去,南京老城南将成为一个个的孤岛,整体保护将无从谈起。”1日,远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姚远博士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谈及南京仓巷街区即将被拆,姚远博士忧心忡忡的如上表示。    

  南京的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殿宇式古建筑群。在朝天宫向南不远就是仓巷。这里曾是明清时期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多次提到的一处地方。  

   8月31日,当记者来到此地,清代砖石的外墙上赫然的“搬迁”二字,已无声的呈述了这条老街的的命运。放眼看去,仓巷地块上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民居已被拆得七零八落,只剩断壁残垣。这里是南京老城保护规划确定的“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 

  家住仓巷115号的黄自然,向记者讲述了他家老宅的故事。他是晚清南京最后一位状元黄思永的第五代后人。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他还清晰的记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家老宅的样子。他说:“面街的大门档非常壮观,两边各有一尊石狮,宅深14进,50间房,每一进均有天井与厅堂,并有大花园、小花园。”听着他的描述实在很难和眼前私搭乱建的残破民房相联系起来,但是顺着他的讲解,老宅院的格局还是有迹可寻。  

  黄自然有些伤感的表示:“黄思永是晚清锐意改革的官员,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的第一人,他亲手设计了中国第一个烟标,同时也是收集整理甲骨文的第一人。仓巷的旧城改造应该为纪念黄思永留下一席之地”。据他说,他已向南京市长写过三封信,请求保留黄思永老宅。  

  曾在扬州历任市委书记的南京市现任市长季建业,上任之始就疾呼“古城要整体保护”,而他在扬州力推打造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可谓是古城保护的得意之作。不仅为扬州的古城之韵添彩更受到学术界的好评。相比之下,两三年前制定的南京“危旧房改造”计划尚待全面审视。  

  据著有《南京城市史》的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介绍,早在2003年在数十位学者的疾呼下,仓巷、南捕厅、门东、门西这四片历史街区整体被南京的老城保护规划确定为历史保护区的。但在2009年的新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仓巷却被剔除在历史保护区之外。“仓巷虽然残破,但街巷肌理还基本保存着历史原貌,修缮仓巷,是给南京古城留点记忆。正因此,时至今日,南京城是中国唯一既有古城墙又有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名城。硬生生的割去历史街区,切断的将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薛冰如是说。“承载了丰厚历史故事的老街区,不能全是名人故居,全是纪念馆的堆积。要有普通人,要有多样性的市井生活,才能展现一座老城真实的历史风貌。” 

  得知南京老城南面临拆除,在南京长大的姚远虽身在外地,也加入了为南京古城保护疾呼的学者行列,姚远多次写信或通过网络向南京规划、文物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得知仓巷现状,他亦非常焦急,他表示:“今天的仓巷真实反映了南京城这几十年的变迁。面对古城已遭破坏的状况,主管部门不能干脆‘破罐破摔’,而应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竭力补救。城市规划应该将公共利益放在规划的第一位,并且要有向‘危改’纠错的勇气。 

  或许能让这些为南京古城保护疾呼的学者感到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已行动起来,新一轮城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规划目前正在加快修改完善。昨日,南京市长季建业已邀请清华、南京大学的专家就老城保护召开座谈会。并在此间通过媒体向公众掷地有声表态,“对于南京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始终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的原则……彰显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