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绿化呼唤科学意识

admin 2002-03-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鸟巢筑到了电线杆上城市大树越来越少 傍晚,老王回家往家里拐时,无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路口的电线杆,意外地发现,电线杆上赫然多了个鸟窝,几只喜鹊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得正
    鸟巢筑到了电线杆上城市大树越来越少

    傍晚,老王回家往家里拐时,无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路口的电线杆,意外地发现,电线杆上赫然多了个鸟窝,几只喜鹊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得正欢。看到喜鹊本是件开心事,但让老王疑惑的是,为什么鸟儿把家“搬”到了电线杆上?

    现在在城市里,高压铁塔、工厂烟囱都成为鸟儿安家的地方。

    “大树是鸟类最佳的栖息地,但人类有意无意间毁掉了它们的家园,小鸟在无可奈何之下,才会离开树枝,选择电线杆做窝。”鸟类学家向我们解释这一现象时,眼睛里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据专家介绍,喜鹊、猫头鹰等鸟类,习惯于在高处营巢。然而,随着旧城改造和道路拓宽等城市建设的推进,城里亭亭如盖、枝繁叶茂的古树名木日渐稀少。

    现在我们的城区改造完成后,照例会重新建造绿地、栽种树苗,初看之下,绿地面积往往不少反多,对当地的生态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但实际上,在改造的过程中,许多大树一去不复返,换成了树苗和草坪。

    印度一大学教授曾经过精心计算,认为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其方方面面各种价值总计19万美元。与其亡羊补牢地“造林”,不如未雨绸缪地“护绿”。长沙市某家大酒店的大堂扩建工程,便遇上个难题,规划用地内有几棵大树。设计者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二层楼高的光庭,将大树融入建筑之中。扩建工程完成后,不仅留下了大树,而且为旁边的咖啡厅增添了几许情趣。

    好在现在的城市绿化,大树正成为焦点。1998年,上海耗巨资组织实施了“大树引入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3年计划。3年内,共移植了各种大树近7万株。城市面貌为之改观。花巨资引树、移树是否值得效仿,社会各界为此议论纷纷。但大树的价值和轻视大树最后要付出的代价,总是让人们看个清楚了。
    
    公园里的树荫哪去了草坪换树得不偿失
    
    前几年,湖北省十堰市曾下决心斥巨资在市中心修建了个万余平方米的大型草坪,花了钱费了力,但市民不仅不叫好,还大提意见:草坪好看,却让人无法亲近自然。终于市政府又掏了钱,用通道把大草坪分割成许多小块,再在通道两侧栽上树木,广场终于成了市民休憩的好去处。

    目前许多城市的绿化有着“重草轻树”的“速成”倾向。据有关资料,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草种超过2000吨,进口草坪机械超过6000万美元。然而,实践证明,草坪在调节城市气温和净化空气污染上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专家研究表明,在调节城市湿度温度、制造氧气、消音隔尘等方面,树木所起的作用远远高于草坪。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在城市中,树木还可起到防风、降噪的作用。树木的粗糙皮层、气孔、叶面能吸附大气中飘浮的尘埃,并且能分泌出挥发性物质来杀死很多病菌,如松、柏、樟、杉、榆等树木都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再来算算经济账:一般来说,每平方米草坪的造价在5至10元,修剪、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每年每平方米要3到5元;一片一万平方米的绿化广场仅建设就需要上百万资金,每年还要数万元的管护费。而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由于基本可依靠自然力生长,只需极少的养护费,每平方米每年只要1至2元。

    于是一些专家呼吁,城市绿化栽花种草不如植树,以乔、灌、花、草、藤有机结合,营造具有“城市之肺”之称的城市森林公园,构筑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目前,杭州天目山路以北、莫干山路以西的大片地区还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能呼出氧气和水分、吸入尘土和二氧化碳等废气的“城市之肺”,亟待营建一个像样的森林公园。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将其列入了工作计划。
    
    花坛缘何空荡荡外来树种水土不服
    
    日前,杭州读者陈先生反映:他家附近的路造好4年了,可两边的行道树种了3年,死了3茬,现在路边的树木稀稀拉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实地考察,总共134座行道树花坛,有88座是空的。

    当地绿化办的同志说,主要原因可能是外来树种水土不服。这条路上种植的树木是外来品种,叫“乐昌含笑”,这种树对这里的土壤不太适应,较难成活。据说,1998年第一次栽种时,当年就死了百分之七八十。以后不断补种,可效果一直不好。现在,绿化办已打算改种较易成活的“杜英”。

    外引观赏树种有着花色繁多、树形美观等优势,但这些“洋树种”毕竟带有和本地树种不同的基因,盲目引种,往往在其适生性和稳定性上吃到苦头。

    城市绿化还乐于

    引进速生树种,看中的是它生长迅速、易于成林的特点。速生树种虽然早期生长快,却会较早进入衰退期,若干年后甚至不得不更替,重新造林。

    专家认为,通常乡土树种是大自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结果,对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客观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和当地的灌木、草本植物及各种生物能形成最和谐的生态关系,因此,城市林业应该更多地关注长寿乡土树种的发展问题。在城郊造林和城中植树都可采取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速生树取得早期成林之效,而让本地树种在今后慢慢接班。
    
    
    虫声唧唧何处寻不能用杀虫剂来保绿色
    
    如今,城市里整齐的进口草坪和绿地越来越多,但蝉鸣伴人幽然入梦的景象,已经成为过去。据上海做的一个统计,目前上海地区的鸣虫与半个多世纪前相比,减少了17种。而在杭州,像过去常见的“纺织娘”、“金铃子”等昆虫,现在的许多孩子已不知为何物。

    昆虫学家说,园林养护中的一些貌似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是这些昆虫从城市“集体大逃亡”的主要原因。比如鸣虫所依存的植物多是乡土种,因此,在翻新后重新种植的进口草坪上,这些小东西难以生存。更有的园林部门选用的便是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绿化专用草。但是,这些管理上的简便,却大大降低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更直接的是,在城市绿化工作中,杀虫剂的使用仍相当普遍,药水所到之处,害虫益虫俱灭。鸟类又因为捕食中毒昆虫或取食沾有农药的草籽,而导致死亡。

    不科学的绿地养护过程,本身便产生了潜在的生态恶果。比如由于城市绿地大多在人们集中活动的地区,杀虫剂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城市居民对毒性农药接触的机会,更有可能造成城市地下水的污染。

    如今园林部门兴起了生物养护之风,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止虫害。在具体实践中,除了以鸟治虫和以虫治虫外,还尝试着利用细菌治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漫步树林踏不到落叶园林美观更应注意生态
    
    曾经,在园林养护上有一种审美观念:把“美观”当作第一要素,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持自然“原汁原味”的状态更重要。

    绿化应该保持植物的自然状态好呢,还是勤于打扫、清除杂草、精心修剪好?其实这涉及到东西方园林的审美观差异。一丝不苟、整整齐齐地修剪园林植物,这是西方18、19世纪园林的设计思路。到了后来,中国古典的造园意识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园林设计甚至城市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的欧洲,城市的整体设计很多都在借鉴中国古典的园林思想,将房屋掩映在绿树中,崇尚人与自然的交融。

    对绿化过于精细的管理和养护,时不时地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灌木,貌似勤快之举,有时并不一定是好事。扫去了落叶,便清除了土壤里富含营养的腐殖质层,切断了物质在自然界里的生态有机循环,并在无意间消灭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精细的园林护理,还让我们失去了杂草、自然滋生的灌木以及土壤里的小虫,当然也没了小鸟和各种小动物。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过于规整的环境,不仅不会令人感到赏心悦目,反而有可能引发人的紧张情绪。因此,有园林专家说,当绿化整齐、漂亮得都可以进超市的柜台时,自然的生趣怕也快到了尽头。

    对一个旅游城市来说,园林的美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更大范围的城市绿化来讲,怎样保持良好的生态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专家们建议,一年一次对绿地进行简单清理工作,实行“粗放型管理”,这样既能保持绿地的整洁,又保持了自然的原生状态,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