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工程院院士认为建筑风格不宜"刮洋风"

admin 2002-03-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如今,不少城市的广场建设和住宅建设盲目模仿国外的建筑风格,不约而同地搞出了“罗马柱”、“罗马雕塑”,照般“欧陆风情”、“加州阳光花园”等模式。由于这些建筑大多没有
  如今,不少城市的广场建设和住宅建设盲目模仿国外的建筑风格,不约而同地搞出了“罗马柱”、“罗马雕塑”,照般“欧陆风情”、“加州阳光花园”等模式。由于这些建筑大多没有考虑民族建筑传统,且与当地的建筑环境不协调,设计样式显得较为俗气。一些建筑界人士认为,如此一味刮“洋风”,我们的许多建筑从风格上讲今后可能会变成“垃圾”。

  据报道,广州有一个极大的住宅花园,里面有山有水,种种建筑设施都不错,但却有一个露天小剧场,也搞了一个“罗马柱”的门廊,比例不对称,柱子工艺粗糙,结果显得不伦不类。

  据了解,这种建筑“刮洋风”的做法,呈日益泛滥之势。在珠江新城内的一个正在建设的住宅花园,门前也立起了一群“罗马雕塑”,但所用的并非高档石料,雕刻水平不高,不能给人带来多少美感。

  其实,引进国外优秀的建筑设计风格本无可厚非,甚至还应鼓励,但大家一窝风,就成了问题。今年63岁的何镜堂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这位我国建筑界的权威人士地对记者说:“建筑不应把国外的东西什么都搬进来,我们应该创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广场、住宅花园设计中,把“欧陆风情“、“加州阳光花园“等国外成熟的建筑理念和一些建筑精典作品,不加分析、不分地域地搬到国内来应用,就会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

  何教授说,国外建筑的精典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是很成功的建筑精品。如果我们不分国情、不加分析地搬进来,就会是败笔。有不少地方、不少设计者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建筑精品、建筑风格的内涵,他们在搞所谓的“罗马柱”、“罗马雕塑”时,连其中起码的比例要求都不明白,致使“罗马柱”的柱头与柱子不成比例。有的建筑则要随地形、地貌条件变化,但设计者很少考虑这些因素,结果建筑格调反倒降低了。

  他认为,成功的建筑应当批判地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为我所用,并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有敢为人先的创造。如广州是一个开放城市,历史上形成的岭南建筑风格,既开放地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东西,又有民族风格的保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一些民居设计的处理是很成熟的,完全可以加以应用。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