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天祝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纪实

admin 2011-12-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两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以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为主线,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寒冬季节,记者来到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小脑皮沟村。这里是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示范区,是继朵什旱泉沟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示范区后建立的又一个源头综合治理示范区。过去这个小山村居住着50多户农牧民,地理、气候、人为开荒种地等多种因素,促使这里植被退化严重,周边的山岭一度变成了荒山秃岭。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退、造、封、育、护手段齐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至目前完成退耕还林(草)2515亩,生态移民59户、256人。今天,过去曾经裸露的山地都已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曾经低矮的灌木林也变得枝繁叶茂,一道生态屏障起伏在群峦之中,一股清澈的溪流在谷底汩汩流淌,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天祝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以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为主线,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据统计,全县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1.4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6.32万亩,建成哈溪小脑皮沟和朵什旱泉沟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26%。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4.52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成草原围栏510万亩,草原补播改良147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6万亩,治理河道19.57公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3543亩。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华藏寺镇红大村、哈溪镇东滩村等易地搬迁工程全面建成,黄草川生态移民暨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园正在建设,已移民2万人。全县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石羊河流域的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6条内陆河均发源于天祝县境内的祁连山。天祝现有森林面积410.2万亩,森林覆盖率38.26%,水源涵养林被誉为石羊河流域的“绿色保姆”。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5.60亿立方米。清末官员俞明震曾在大雪中登乌鞘岭,赋诗云:古浪河西流,庄浪河东注。两水各西东,中立此天柱……东水奔黄河,西水穿沙去……说的就是天祝祁连山水资源的流向。 

  天祝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提高到了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层面,天祝生态治理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从朵什旱泉沟示范区建设开始,天祝以项目为依托,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发展设施农业、生态移民、水源涵养、植树造林作为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工程,相继争取、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建设、小流域治理、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地方财政每年投入近3千万元,大规模进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生态移民,使石羊河流域源头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 

  为了保护石羊河源头,天祝藏族自治县出台了《封山禁牧实施细则》,全县所有退耕还林工程区、重点封山育林区、草原严重退化区、天保工程区全面实施封山禁牧保护,禁止牛羊散养放牧,禁止一切牲畜进入林区活动。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做到县有管护制度、乡有管护办法、村有管护公约,层层负责抓落实。记者在祁连、旦马、毛藏等乡镇看到,林区乡镇都采取了舍饲养畜、限制林区放牧、逐步淘汰绒山羊等措施。据护林人员和林区群众反映,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过去近乎绝迹的雪豹、黑熊等珍稀动物种群多次出现,林内数次发生黑熊与牧民相遇的事件,二三十只的马鹿群和成百只的岩羊群屡见不鲜,蓝马鸡、雉鸡、野兔等更是随处可见。 

  2011年10月,武威市《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正式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是主要建设内容之一。项目的实施必将加快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步伐。 

  天祝藏族自治县的9个乡镇8.58万人生活在上游水源涵养林区和林缘地带。保护水源涵养林,最有效、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施生态移民。 

  在石门镇马营坡生态移民安置区,一排排带着藏族风格的大红瓦房煞是惹眼。这是天祝易地搬迁项目7个安置点之一。移民石占忠热情地将记者迎入他的家里。记者看到,整洁的客厅里摆着两排崭新的沙发,地面铺着淡红色的瓷砖,四面墙壁都进行了得体的装潢,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过去,我们住在山里的煤山沟,遇上下雨下雪天根本没法出门!”石占忠说,政府给我们补贴建院落,乡镇干部动员做工作,帮助我们迁到山下,我们也享受到了生态治理的实惠。 

  生态移民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口与生态争夺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矛盾,也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至2011年11月,天祝县已移民4060户、16555人,占到全县农村人口的9.8%。结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合有关项目资金,积极开辟县内移民安置点,先后建成华藏寺红大村、阳山村等一批易地搬迁示范点。2011年,在距县城10公里处建设黄草川生态移民示范区,已落实有搬迁意愿的群众261户、1122人。 

  生态治理与保护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共天祝藏族自治县委书记杨得中说,落实武威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加快实施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着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抓好生态建设、植被修复、生态移民、环境整治等关键环节,全力构筑石羊河和兰州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两个规划,切实利用好生态功能区补偿资金,抓好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不断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退耕还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26%。实施退化草原综合治理、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等工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机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规划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综合整理等工程,加快重点河道治理,逐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加快生态移民,将高海拔山区、矿区、库区、塌陷区和生态核心区的农牧民有计划地移居到川区和沿线集镇,减轻生态压力。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