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新增垃圾分类试点1050个 垃圾处理量减少5%

admin 2012-07-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说易行难,难在要全社会知晓多数人参与才能完成分类,难在要从源头做起,企业绿色生产、市民绿色消费才能真正减量,净菜进城、包装瘦身、按需消费、多用再生产品,少用一次性用品……很多细节都要到位。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说易行难,难在要全社会知晓多数人参与才能完成分类,难在要从源头做起,企业绿色生产、市民绿色消费才能真正减量,净菜进城、包装瘦身、按需消费、多用再生产品,少用一次性用品……很多细节都要到位。

  上海从去年起将垃圾分类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今年更成立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目的是联合19个市级部门、17个区县,进一步巩固成效,强化机制,增强合力,长效推进。

  今年上海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目标主要是“试点拓展”,即在巩固2011年1080个试点居住区成效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向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企事业单位、公园等1050个各类场所推进,全市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5%。

  分类试行“2+3”模式

  环卫部门负责回收厨余果皮和其他垃圾,回收企业负责回收有害垃圾、玻璃、废旧衣物

  上海垃圾分类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很多小区可见“痕迹”,但由于没有“打通”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居民分类投放的垃圾在运输时就被混装混运,分类效果并不理想。

  上海早在2000年就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十多年来分类方式经过多次调整,2007年确立了“大分流、小分类”模式,即装修垃圾、单位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绿化枯枝落叶专项分流处理,日常生活垃圾按照场所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分类方式。十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试点虽不很成功,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势在必行”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个台北案例馆,展示了与大陆生活习惯相同的台北市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垃圾零掩埋”的大城市,让上海的管理部门和市民看了有很大触动。2011年,上海在探讨延续世博效应、发挥世博长效管理机制时,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被再次提出,这一次上海要真抓实干了。

  2011年,上海开展以1080个居住区为先导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涉及约50万户家庭,分布在上海18个区县的18个街镇。

  生活垃圾分类试行“2+3”模式,居民分开投放“厨余果皮(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环卫部门每天派分类专用车辆收集这2类垃圾。小区还有“有害垃圾”、“玻璃”、“废旧衣物”专项收集,不同回收企业会定期进小区收集这3类垃圾,政府鼓励干垃圾项目逐步细分。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上海市民生活习惯的垃圾分类方式。

  强化系统建设

  技术、政策、社会系统

  同时推进

  2010年,上海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为0.82公斤。上海新一轮垃圾分类减量的目标是以此为基数,全市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每年减少5%。2011年,上海圆满完成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5%的目标。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顾育新副处长告诉记者,试点推进以来,环卫部门按照分类要求,配置专用的分类收运车辆,在试点区域增设湿垃圾专用运输车,杜绝混装混运,有害垃圾、玻璃和废旧衣物等也实行单独专项收运,这是与以往最大的区别。

  据悉,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三个系统设计、系统推进,在新一轮垃圾分类试点中,上海市、区两级政府着力加强了三个系统建设。

  技术系统,根据“干湿”分离的要求,设计探索全程分类作业模式,寻找确立湿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加强相关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政策系统,通过完善和严格贯彻相关法规和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生活垃圾跨区县环境补偿、细化节能减排补贴机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措施,鼓励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

  社会系统,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要通过开展公益宣传、社区、学校培训和舆论引导,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动员,让广大市民能理解、支持、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生活垃圾分类可以让厨余果皮这类“湿垃圾”得到生化处理,生产出土壤改良剂等产品。但目前上海“湿垃圾”处理的附着品“腐植土”的应用等能力不足,制约了试点进一步扩大。

  上海正在努力提高“湿垃圾”处理能力,原则是集中与分散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布局,推进各区县建设与当前分类试点相配套的中小型规模的湿垃圾处置设施。

  上海还在为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地方性法规做立法准备。今年1月,上海已制定并颁发了《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导则(试行)》,明确了对日常生活垃圾实行小分类的标准。

  打好“持久战”

  变革传统生产方式、作业方式乃至市民生活方式

  分类后的垃圾如何实现分类处置?

  记者了解到上海是将可回收物纳入社会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集中后纳入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集中处置;厨余果皮(湿垃圾)纳入有机垃圾处理厂资源化利用;未能进一步回收利用的其他垃圾(干垃圾)纳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处置。各类资源化利用设施和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产生的残渣,难以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的,纳入卫生填埋场最终处置。

  上海已规划了全市垃圾分类减量的中远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到2013年,在城市化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覆盖,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比2010年减少25%。

  “十三五”期间,将以生活垃圾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为基础,结合区域人口变化的实际,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活垃圾减量的潜力,制定科学的工作目标和高效的推进方案。到2020年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常态化运行,进入处置系统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一场持久战,涉及到对传统生产方式、作业方式乃至市民生活方式的变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每个人的身体力行。

  上海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相信也会是一个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