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天津:美丽乡村从治污开始

admin 2013-11-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部分地区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今年9月18日,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决定,为明显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和市民生产生活条件,本市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部分地区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今年9月18日,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决定,为明显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和市民生产生活条件,本市全面启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即“四清一绿”,主要包括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住建部曾对我国9省43个县的74个村庄进行入村入户调查,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2011年本市将农村生活排水及处理工程列入了“十二五”期间实施的10项农村水利专项工程,到2020年计划投资15亿元推动农村生活排水及处理,建设539个村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419处,综合整治农村坑塘469座。  

  天津市农村污水处理状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污水处理工程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改变?记者日前深入津郊进行调查。

  智能处理无人值守
  生态水乡独具魅力

  青瓦灰墙、群山环抱、溪水长流,走进蓟县下营镇郭家沟村,一股“塞上江南”的水乡韵味扑面而来。“你看这水多清亮!很多城里人就是冲着这水来的。”村党支部书记胡金领语气中透着自豪,作为京津地区颇具魅力的旅游特色村,水是这个小村的灵魂。“这都得益于村里的污水处理站,没有它,这么美的景、这么清的水肯定就难保喽!”   

  在胡金领的带领下,记者在村口看到了这个小型污水处理站的真面目。一间80平方米的房子,从外表看与民房无异,一个写着“智慧型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的大型箱式处理机摆放其间。就是这个大家伙,从这里出来的水能把污水变成清水,用处理后的水浇果树、养鱼都没问题。  

  坐落在长城脚下的郭家沟,是个只有51户人家的小山村,旅游业是全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使全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2003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里投资兴建了三格化粪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内污水排放问题。  

  据记者了解,郭家沟的污水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产生的污水。农家乐污水以餐饮污水为主,含有较多的固体物和植物油,废水中漂浮着浮油、分散油、乳化油等很多难以处理的污染物。胡金领介绍,全村170人每天的污水产生量达到了17立方米,以全村最大游客接待量600人计算,农家乐每天产生的污水超过了50立方米。随着郭家沟知名度的不断扩大,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三格化粪池面临着巨大压力。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时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和污水已经超出了村庄的承载能力。  

  在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郭家沟村北方民居水乡特色改造提升工程被列入2012年蓟县重点旅游项目,实施了山体溪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系统改造提升工程。针对郭家沟村村庄现行排水特点,该村生活污水采用“因地制宜、就地收集处理、资源利用”的模式,每家每户都建立了一个污水井,污水井与污水处理站通过管网相连。  

  “可别小瞧这个污水处理站,一天最大处理能力达到了100吨。”胡金领告诉记者,该村的污水处理站最大的特色是采用WTBOX智慧型处理设备,该设备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自分离格栅、清林生物转盘、DE滤池及消毒。在运行过程中,不用安排人专门值守,远程的预警控制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操作简单,只需通过手机短信、手机拨号等发出查询指令,时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如果终端设备一旦有异常情况,将通过短信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短信或语音提示至用户手机上,实现设备断电、故障报警等,真正实现便捷、高效的无人化管理。

  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改变“有上水没下水”

  目前,在广大农村进行污水处理技术推广还面临着一定困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现在农民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但是“有上水、没下水”仍然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很多农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仍未建立起来,或者虽然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行,有的即使铺设了污水管网,也是雨水、废水、污水合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维护成本太高,我们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在采访中,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何建立一套经济、实用,农民用得起、用得上的污水处理系统,是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难题的重中之重。  

  武清区梅厂镇灰锅口村是市级文明生态村、全市10大美丽乡村之一。在村中漫步,移步即是景,举目满眼新,环境优美的主题公园、新颖漂亮的别墅楼房、特色突出的农业生态园,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村干部张书旺告诉记者,目前全村绝大部分村民都已搬进别墅区,为了给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规划建设之初,污水处理设施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之一。“村里现在共有两个污水处理站,全村近700户居民日常生活污水全部是这由这两个站完成的。”张书旺带领记者在村内参观。“怎么只看到一个污水处理站呢?”转了一圈,记者不解地问。“你看到的是地上污水处理站,还有一个你看不到,在地下。”

  原来早在2009年,该村就与南开大学合作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这个处理站的所有反应池都埋在地下,简单实用、运行成本低是这个处理站最突出的特色。”张书旺说,该处理站采用的是土地渗滤处理生活污水技术,这是日本筑波大学发明的一种处理方法,它利用土壤——微生物——动物——植物等构成的生态系统进行自我调控和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净化,吸附、微生物降解、硝化反硝化、过滤、吸收、氧化还原等多种反应过程同时起作用,实现污水资源化与无害化。  
  “每吨水的处理成本只有5分钱,除将进水井中的水泵入调节池需要电力消耗外,污水由调节池进入渗滤系统,以及处理后的水进入排水管道均靠自流,没有动力消耗。”张书旺说,这套系统特别适用于没有完善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的居住小区,较好解决了城镇、偏远或独立小区的污水处理问题,正是因为适合本地实际,运行维护省钱、简便,所以这套系统一直发挥着良好的作用。由于处理系统完全在地下,地上铺设草皮,在气候寒冷的北方也能正常运行,且系统兼具污水处理与景观构建的双重功能,可谓一举双得。

  生物治污变废为宝
  美丽村庄清波荡漾


  相对于工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的危害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来自本市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本市农村居民的人均污水产生量为每月1.28吨,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中以明沟排放和暗沟排放两种方式所占比例最高。污水直排曾是农村处理各类生活污水最“传统”的方式,横流的污水最终汇聚于河道,或渗入地下,造成农村整体水环境的恶化。但是随着各区县对农村环境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多,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得以打破。
  
  宁河县大北镇大北村自从有了污水处理站,村内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大北村,整洁的街道,清净的河水,宁静中透着安逸,村口一个高1米多、占地近200平方米的玻璃房子映入眼帘。“这就是我们的污水处理站,按照文明生态村的要求,在2010年投资160万元,在市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村党总支书记李学田指着玻璃房子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玻璃房子内有4个大小不一的池子,李学田说,每个池子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建设污水处理站的同时,全村铺设了全长5.3公里的地下污水管网,实现了每户一个污水井,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集中到玻璃房子中第一个水池里,经过两天的好氧发酵,有机物分解沉淀后流入第二个水池,第二个水池里铺有生物菌床,污水在这里净化过滤后再流到第三个水池,在第四个水池再过滤沉淀后即达到排放标准,清水可循环再利用。其处理原理是利用厌氧好氧和生物膜为技术核心,结合高效复合生物絮凝技术,每天可处理全村150吨左右的生活用水和村办企业废水,污水实现无害化率99%,资源化率达到90%。
  
  污水处理站的建立彻底扭转了该村“污水靠蒸发”的现象。谈起污水处理站的作用,村民李西廷颇有感触地说:“以前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随意乱倒,马路上污水横流,房前屋后遍布着臭水、粪坑,每到夏季苍蝇飞舞,蚊子成群,让人难以忍受。现在村里建成污水处理站后,家家户户安有水冲式厕所,所有的生活污水全都顺着地下管道流到污水站进行处理,污水变成了清水,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改变。”
  
  环境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村里又相继建成了15个高标准水冲式公厕,彻底治理了西大沟、北大坑、东大沟的排水沟渠,同时设置了垃圾箱,组建了清洁队定时、定点、定人清理村民生活垃圾,全村道路两侧、房前屋后修建花圃和绿化带。“没有人再随便乱泼乱倒了,各家各户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李学田说。

  新农村言论
  美丽乡村从治污开始

  长期以来,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曾经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在一些地区却逐渐演变成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骇人景象。“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全面启动,对建设清洁乡村、打造清水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正在开展城镇化、工业化的广大农村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契合了广大农民享受美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愿望,更是为津郊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可否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是建设美丽乡村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果把大江大河比喻为“主动脉”,那么农村的条条河流就好比是“毛细血管”。要净化这些“毛细血管”,就必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近年来,本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讨、研究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实际问题的可行办法,实施了多种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实践证明,但凡在农村扎根、深受农民欢迎的治污模式,无不具有“三低一少”的共性,即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管理需求低,二次污染物排放少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才是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治污模式。
  
  要建设宜居、优美的生态家园,农村污水处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打造美丽乡村,首先要加强规划,将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融入农村城镇化建设之中,农村城镇化切莫再走以前“重地上、轻地下”的老路。对于小城镇内工业园区、居住社区、农业生产园区全盘考虑,坚决摒弃污染企业、污染产业入驻。
  
  打造美丽乡村,要秉承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好已有的城市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辐射作用。努力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对其资金的支持力度,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形式,不断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逐步形成市财政支持一点、区县财政配套一点,乡镇财政自筹一点,受益群众自掏一点的资金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打造美丽乡村,同时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关部门及媒体应采取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帮助农民群众了解自身所处环境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