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首都经济圈可创世纪传奇

admin 2002-08-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当磁悬高速列车穿梭于北京与天津,全球最相近的两个超大型城市的距离将拉近。投资130亿元人民币的京津磁悬浮高速列车已进入专家论证的最后阶段,如获得批准,预计明年可以动工兴
当磁悬高速列车穿梭于北京与天津,全球最相近的两个超大型城市的距离将拉近。投资130亿元人民币的京津磁悬浮高速列车已进入专家论证的最后阶段,如获得批准,预计明年可以动工兴建,一旦落成,来往京津之间仅需20分钟,天津机场将成为生产者的第二国际机场,家住天津而工作在北京也将成为可能。近年,中国首都北京市的人流物流极度膨胀,污染严重,资源匮乏,物价上扬;寻找城市命运的出口成了北京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当京津天市被20分钟车程的磁悬浮列车连接,两个城市的互动将展开新的一页。人们其待,双城互动互补将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圈的火车头、启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发动机。
京津民间互动频繁
事实上,京津民间的互动非常频繁,由于天津物价便宜,到天津购物成为一部分北京人的消费时尚。今年春节前后,北京及周边地区到天津购物的人流比平时增加三四倍,每天的往返人数在10万人次左右,每天为天津带来3000万元的营业收业。由于天津的楼价比北京低一半,到天津看房购房的北京人也多了起来。
当北京每年8万对析人对面4000元人民币一桌的婚礼酒宴时,不少新婚男女将喜庆宴席办到了天津,婚礼车队浩浩荡荡地进行在开往天津的高速公路上。京津高速仅97公里,全程只需一个多小时。天津1000元人民币一桌的婚宴,豪华的气派决不亚于北京。天津夏日的海滩,最耀眼的还是挂着“京”字车牌的汽车。曾经有人提出京津合并的方案,但行政措施并非是牵动民间交往的最佳力量。这一刻,天津与北京两个历史上的伙伴在市场经济力量的引导下,找到了新的互动方式两个特大型城市的命运注定会连结在一起,合则互利,分则两害。
经济新腾飞的关注点
中国加入世贸后,寻找经济第三次腾飞的关注点落到了环渤海湾。80年代深圳珠海带起珠江三角洲高速发展,形成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90年代浦东开发带动长江三角洲,形成了中国经济的又一次起飞;人们期待着,中国经济的再一次起飞,可以由环渤海湾经济开发来带领,并辐射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北京及天津的学术界不久前推出了《大北京地区规划》;最近又在探讨“首都经济圈发展研究”的方案;甚至京津两个特大型城市合并的议题也提到了政协的案头,期望“三北”地区也能如华南、华东般闪烁经济成就的辉煌。
有关部门评价“京津合并”时称,“合并”尚无方案,也没时间表,甚至不现实,而“大北京规划”也没有分项论证的时间表。不过,天津的学者认为,京津合作互补优势,谋求共同发展应该有时间表及新思路。
优势互补形成龙头
天津市长李盛霖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天津历史上欠账很多,80年代南方起步,天津还在清扫障碍;90年代中国经济起飞,天津仅在为起飞作准备,“但天津人是有思路的,天津正在努力重拾昔日的辉煌。天津已连续十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幅12%,我们的目标是经地年的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京津重新开创世纪传奇,带动环渤海区域的发展,需要全新的合作互动。然而,这两个过于集中的特大型城市,经济互动的落差却很大。由于强调发展地方经济,更因为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北京市近年来强热发展,不仅是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也力求成为经济中心。虽然有天津国际大港,北京仍远赴唐山建港口;天津原有不少始发火车,现在都迁往北京始发;天津的工业基础好,北京仍要重金兴建首钢、燕京石化。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郭鸿懋表示,与北京体制上的磨擦到城市定位的矛盾是天津发展的瓶颈之一。
定位不明确的恶果不仅是天津发展滞缓,也令北京极度膨胀,人流、物流过于集中,城市污染及资源缺乏。发展国际都市的要求,使京津间的互动合作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天津市副市长王述祖强调,天津与北京不存在竞争,任何跨国公司的总部都会离政治中心近一些,便于信息与各方面的联系,但在制造业方面,天津有更优越的条件,津京互补才可以托起华北经济的龙头。
中国第三次飞跃就看渤海湾,就看京津地区,这个口号喊了十年,但一直没有腾飞起来。南开大学经济系副主任江曼琦副教授指出,设想以京津加上环绕周围的唐山、保定、秦皇岛、承德、沧州、张家口、廊坊等七个城市,形成经济一体、优势互补的首都经济圈,这个经济圈不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而以京津的互动互助为核心,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江曼琦认为,东北亚有几个经济圈,包括日本的东京横滨首都经济圈、韩国的汉城仁川首都经济圈;中国参与东北亚经济的合作竞争,需要以京津双城的互补为龙头。
中国北方经济落后是因为缺乏带头的城市,在环渤海湾真正可以带头的是北京和天津。江曼琦认为,经济中心要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很强的服务体系,有经济控制能力,是新技术新产业的所在地,还不能忽视制造业。北京缺少土地,缺少发展新产业制造业的人力条件及环境。天津有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工业基础好,技术工人力量强,两地在金融、旅游、新技术研发等众多领域有互补优势。“在一个城市不足以成为经济中心的情况下,要以‘城市带’或不同城市的互补成为中心,首都经济圈应以京津两地优势互补形成经济中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与公共政策系主任武常岐教授认为,环渤海经济区域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与天津有很大关系,天津有众多优势,但始终未发展出经济效益,“到今京津两地竞争与替代的关系没能转变成互补的关系”。武常歧指出,京津两地的互补定位,一要以市场调节,二要靠中央的指令及协调。
人们期待着,天津这只待飞的凤凰,在与北京的互动中,不仅能带动环渤海湾的经济腾飞,也能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次飞跃的强力发动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