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杭州市城市建设成就斐然

admin 2002-08-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市区供水能力每日143万吨 ●城市用气气化率达96% ●1999年至今,拆违360多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整治80余条,改造入城口12个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100公顷,人均公
●市区供水能力每日143万吨
●城市用气气化率达96%
●1999年至今,拆违360多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整治80余条,改造入城口12个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1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平方米
●市区公交车达2200余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8辆

漫步大街小巷,满目条条崭新的街道;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通畅的道路旁,红绿相缀,一片花团锦簇。近两年中,我市先后投入100多亿元,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历史演变,几经沧桑,杭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与中华大地一起盛衰沉浮。基础设施薄弱,居民住房短缺,生活环境杂乱,街巷拥堵陈旧,一度有“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的缺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确定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战略以来,我市围绕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这个总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花巨资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而“住在杭州”口号的提出,则赋予了这座曾经最美丽华贵城市以全新的内涵。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余杭、萧山顺利撤市设区,给我市城市建设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开始迈出重要步伐。去年7月初,规划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建设拉开序幕,总投资7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杭州大剧院正投入建设。“33929”工程的建设,使城区主骨架道路网络基本形成,交通路网将进一步完善。

如今,一个以钱塘江为轴线,跨江、沿江多组团式的大都市格局已现雏形,预示着杭州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

这几年,全市旧城改造成就显著,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惊人,满足了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有的还适度超前。据统计,现在市区供水能力已达每日143万吨,城市用气气化率达到96%。穿街走巷,你已经难得见到破旧的矮棚屋、歪歪斜斜的小摊和突兀的违法建筑。自1999年至今,我市已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60多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整治80余条,改造入城口12个,并完成整治河道114条。目前,市区城市道路面积已达14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8.6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1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平方米;市区公共交通营运车辆达到2200辆,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率已达18辆。同时,我市全力抓好各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如西湖文化广场、下沙小和山高教园区、浙大科技园区等。这标志着杭州城市建设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

广大市民可能深有体会,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快速稳健,现已形成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体系。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改造建成60多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人均居住面积从1998年的9.4平方米提高到去年的11.2平方米。随着居住小区讲究“精致设计”,小区环境体现园林化,并不断提高住宅区物业管理覆盖面,城市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脉脉温情,逐步增进了市民对城市的亲和感。

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并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我市先后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环境人居奖”、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诸多称号。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