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景观学”构建起美丽城乡建设多学科联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2018-01-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宣读了《关于成立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的决定》。首届景观学专委会由四十多位景观学界的专家组成。

11月7日,蓝天艳阳,四十多位景观学——对土地及土地上的所有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进行认知与分析、开展规划与设计、进行工程与管理的科学、艺术与工程技术的综合学科——学界及业界同仁齐聚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在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的主持及见证下,发起成立了“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景观学专委会”,英文名称Committe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LA)。

20161116062125598.jpg

专委会成员合影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宣读了《关于成立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的决定》。首届景观学专委会由四十多位景观学界的专家组成。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担任主任委员,陈跃中、闵庆文、欧阳志云、孙一民、吴志强、张宇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设秘书处,李迪华、白伟岚分别担任正、副秘书长。仇保兴和余刚向他们颁发了了聘书。


  仇保兴在致辞中提出了三个主要观点:中国景观学和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中国景观学要有本土特色,当代景观学必须以生态学为基础。他指出,正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事业发展的时代需求,促成了景观学科和景观设计行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一个国家如果不懂得美,就不能生存、就不能发展。”他还指出,美丽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国策,时代将中国的景观学和景观设计行业推到了前台;中国有悠久的田园诗文化、以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为特征的哲学基础和丰厚的景观遗产,在未来的学科及行业发展中要珍惜和充分发挥其价值,使美丽中国建设体现本土性;同时,世界文明有对绿色生态追求的共同性,当代美丽中国建设应该围绕绿色展开,全面展示生态文明的理念,使中国的景观学走向世界并引领世界。


  新当选的专委会主任委员俞孔坚对仇保兴致辞作出回应,他认为,面对综合复杂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突破学科及行业细分局限和壁垒势在必行,亟需将有关生态与环境、城市与自然、规划设计与土木工程的各个学科进行交叉整合,对科学、艺术、工程技术进行跨界整合,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新的学科、专业和职业。景观学就是这样一门以国土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及美丽城乡建设为对象的综合性新学科。俞孔坚介绍了美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麦克哈格等人倡议的“忧患宣言”,这份宣言引领并指导了近代美国景观设计学乃至世界的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俞孔坚还介绍了其最近参与起草的、由700余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景观学者和设计师联合发布的《新景观设计学宣言The New Landscape Declaration》,这份宣言也将为世界景观学与景观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俞孔坚说,这些纲领和国际联合行动正是各国景观学及景观设计行业影响力持续成长的基石。

20161116062052584.jpg

讨论通过《中国景观设学宣言》

来自生态、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与会委员畅所欲言,纷纷建言献策,讨论了专委会成立意义、发展方向、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具体工作框架等,为专委会未来的工作开展初步奠定了基础。会议最后讨论并通过了《中国景观学宣言》,并计划成立可持续景观、乡村建设、青少年工作等六个工作组,以便开展实质性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景观学及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景观学宣言》  Decla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从洪荒山林到繁华都市,从阡陌沃野到街巷邻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城市与乡村即是景观。它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的综合体。关于这个综合体的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就是景观学。其核心目标是构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的依存关系。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巨变,翻天覆地,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基本摆脱贫困,国家从羸弱走向富强,城市之华丽高耸、路桥之绵延通达、堤坝之伟岸强固,成就举世瞩目。同时,巨大的人口负重、攀升的消费需求与贫乏的环境资产,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充满生态与环境危机的时代: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大气及水土污染严重、良田告急、栖息地破坏与物种灭绝、城乡风貌丧失。

现代学科的细分以及相关专业的过于狭窄,虽不能说是上述问题的诱因,但却一定难以直面这些挑战。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强劲呼唤相关专业的融合,形成新的联盟,来应对复杂生态和环境问题。天降大任!我们坚信,只要深刻认识到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就能通过功能整合以及艺术化的设计,重建美丽和谐的新桃源:从国土和区域,到城市和乡村……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国土生态保护和重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广大乡村的保护和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承诺:培育开放包容的文化,开展多学科协作,推动学术研究,促进设计进步和行业发展,协助政府实现政策改进和管理创新,启迪和教育民众,发挥我们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坚信中国城乡因为有我们的努力而美丽,并呼吁与我们有着共同理想的人们一起行动!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创会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

俞孔坚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副主任委员

陈跃中 易兰设计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闵庆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副主任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吴志强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 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国家工程勘测设计大师


秘书长、副秘书长

秘书长: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副秘书长:白伟岚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


委员

保继刚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车生泉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教授

车 伍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陈利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程晓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水利学报》主编

陈耀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褚冬竹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杜 昀 毕路德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段建强 河南工业大学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

方创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地研究员、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韩林飞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

何 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孔祥伟 北京观筑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首席设计师

李宝章 奥雅设计集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李存东 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中国公园协会秘书长

李 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副主任

李海龙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海绵城市中心主任

李建伟 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东方艾地景观设计院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郦建强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工、副总工程师

刘 瑜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

刘悦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师,四叶草堂创始人

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院长

庞 伟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景观设计》学术主编

任心欣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孙保平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

孙 虎 广州山水比德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设计师

谭纵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教授

汪 芳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

汪 杰 重庆尚源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首席代表

王志芳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魏玉栋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

谢晓英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无界景观工作室总工

吴必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徐 姗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翟 俊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赵燕菁 厦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经济学院双聘教授

张饮江 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张泽群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官方微信平台

20171123024727639.jpg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