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张元端:人居环境生态美学

admin 2002-09-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些年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设施、举措都要为人
  近些年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设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

  张元端认为倡导“人居环境生态美学”观念,要从这几层考虑:一是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源于希腊文的“生态”一词,其原意就是“人和住所”,或曰“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即人居环境的概念。二是生态结构健全的人居环境,都会给人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三是美化人居环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但应将“生态美”作为最高境界,作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美学取向。四是今天的居住环境已不再单纯地作为生存资料,同时也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享受资料。因此,应把“生态美”这个美学现象作为一门科学加以深入地研究。

  “人居环境生态美学”概念的具体内涵

  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小区内的非生物因素和除“人”以外的生物因素的总和构成“居住生态环境”。营造“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就是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科学技术进行规划设计,保持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而不破坏其能量、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不过,人居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美育”是精神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人居环境对人的“美育”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人们与居住环境朝夕相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优美的环境中,人们会变得高雅文明。所以,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它的艺术价值也如同一幅名画、一首名曲一样,其美感历久而弥彰。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对居住环境(包括住宅建筑和小区景观)的审美,应从两个方面着眼,首先是对它的形式,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其次是对它的内容,如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等。前者是由建造法则所创造出的美,称为“形式美”,它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后者是一种内在涵蕴的美,称为“内容美”,必须由概念、理念向审美升华。也就是说:美,既表现于形式,又表现于内容。我们既要承认“形式美”和“内容美”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必须做到二者的统一。居住环境的生态美,就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产生的。

  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提出住宅的平面设计“三大一小”(即大客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小卧室)的原则。这本来是对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一种合理调整。而如果片面地去追求客厅的“形式美”,把它设计得大而不当,而卧室却由于户型面积限制,设计得小而难用,住起来就很不实用,很不舒适。这样的住宅,显然谈不上“内容美”。相反,目前一些小区采用起居室和餐厅不加隔断或灵活隔断,空间尺度适宜,又给卧室省出了面积,这就比较合理了。

  实际上,张元端觉得,“人居环境生态美学”目前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上体现得最多也最好。中国园林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审美效果,让人们在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融合于大自然的氛围中。不过目前由于我国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热,在一些设计方向上有失偏颇。比如,现在许多小区流行搞大广场,意在创造形式美。但从“舒适”和“亲切感”的角度看,室外空间尺度过大,会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就失去了“内容美”。而有的小区还喜欢搞大草坪,芳草如茵,似乎也有了“形式美”。但是,且不说草坪的建造和养护费用都很高,就说生态效应,也不及乔木。所以,小区绿化应提倡“乔、灌、草立体绿化,以乔木为主”,才能使人居环境美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