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CLA年会回顾 | 分论坛一:多学科共促蓝绿空间发展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2023-12-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2023CSUS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年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2日,“202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顺利开幕。

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院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北京也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学》期刊共同承办,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协办。

围绕“多学科协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12月3日,四个分论坛同期举行。其中,“多学科共促蓝绿空间发展”分论坛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福州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七位专家学者,就景观学研究的新理念、新趋势、新方法与新实践,探讨了多学科协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机遇、新定位与新范式。

图片


论坛主持人

 图片

武  静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

王志芳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引人入绿:基于多学科研究的公园城市建设

图片

如何结合实践项目开展设计研究以及如何利用研究支撑规划设计决策一直是行业难点。报告结合西宁高原绿谷项目,介绍了如何耦合研究和规划决策。项目首先开始了长达4个多月的研究:包括国内外河谷城市优秀案例、西宁市生境评估与优化、景观特征评价与优化、水安全格局分析与优化、文化格局分析与优化等8个课题。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将西宁市的未来发展定位从“引绿入城”变为“引人入绿”,充分融合三生空间,并从生态范谷、活力融谷、产业兴谷和文化魅谷4个层面制定4大策略、12大建设行动以及30项重点工程。报告展示了如何将研究融入规划决策的过程和结果。


报告人

周   晨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风景园林的时代呼唤与教育实践

图片

从古典园林到城市绿地到现代风景园林,在尺度、内涵、服务对象、建设手段上都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现代风景园林在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外延的延展性上越来越强,风景园林教育急需变革。在深度思考风景园林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长沙理工大学厘清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和情感要求,构建了“以规划设计为核心,空间尺度为序列,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培养体系的核心架构,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报告人

李   倞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

景观与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理论与实践

图片

针对城市生态廊道(绿道)网络构建中空间获取困难的问题,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提出依托城市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城镇生态廊道(绿道)网络的景观与基础设施协同设计的理论方法。重点以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廊道构建交通景观基础设施网络为例,介绍了交通景观基础设施的发展背景,提出了基于使用行为和空间潜力的选线识别技术途径,归纳了空间转化的主要设计模式,并以北京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实践为例,提出了行动导向的过程实施推进途径,为建成区生态廊道(绿道)网络的空间识别、选线规划、构建模式和实施路径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方案。


报告人

姜   斌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副教授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主任

健康景观及健康社区景观:理论框架与数字评价系统

图片

快速而广泛的城市化引发了多方面的健康危机。健康的社区景观可以从上游帮助居民维持良好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健康状况,从而预防和减少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发生。目前,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自然景观促进健康的系统性理论框架和相关影响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在方法研究的层面,健康社区景观的系统评价工具也尚未形成。研究通过分析和归纳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发展出一个自然景观促进人类健康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含景观促进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10条理论路径。基于此框架,结合中国现有城市社区中常见的景观条件和现有的技术条件,提出了一套健康社区景观的数字化评价系统。


报告人

戴   菲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消减颗粒物空气污染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规划设计

图片

风景园林的繁荣是国家从温饱型向富裕型社会迈进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两山”理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风景园林(0862)专业学位从硕士升级为博士,成为建筑类学科专业中首个设立的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风景园林专业有着光明的前景。颗粒物空气污染是全球健康城市的首要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列为健康城市的核心标准之一。依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个面上项目,针对中国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探索城市绿色空间的数量与形态变化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机制,从而在空间形态规划与设计中提出优化策略。


报告人

罗   涛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执行院长

福建省国土空间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

城市热岛中的蓝绿空间——基于实证的判断

图片

在全球变暖和低碳发展背景下,以实证案例从两个层面系统讨论了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及空间形态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一是城市地表温度对其周边空间形态的响应范围、响应强度和响应方式,重点解析了不同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对二维及三维空间形态的差异性响应;二是街区绿量构成对热环境的影响,识别了乔、灌、草的构成差异和热舒适性的关联性。其中,部分实证研究结果不同于常识,但有助于推动旨在提升城市热舒适性环境的循证设计。


报告人

刘   炜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镇历史景观理论视野下建筑风貌管控研究

图片

针对当前千城一面的城市问题,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系统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镇历史景观理论(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的提出背景、概念内涵、体系框架、工作步骤等,重点讲述了历史性城市空间景观的整体性、层积性与关联性特征,以此为理论基础梳理了武汉市城镇与建筑风貌的历史沿革、演变特征、结构形态与现状问题,结合武汉市的规划建设情况总结了“以历史脉络为基础,整体定位空间意象,分区、分级、分类引导,线性关联历史场景,精细化设计与控制”的建筑风貌管控策略。


图片

分论坛嘉宾合影


衷心感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感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配合!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与分享!感谢大家给予此次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图片

点击查看会议开幕报道



编辑、制作 | 王颖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