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3名上海市政府部门负责人谈2010年世博会规划

admin 2002-12-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做城市人特别是都市人的“高尚感”,在世界各地都一直存在着。那是因为,城市尽可能多地集聚着人类的文明成果。      但是,城市生活并非总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伴随远
  做城市人特别是都市人的“高尚感”,在世界各地都一直存在着。那是因为,城市尽可能多地集聚着人类的文明成果。
  
  但是,城市生活并非总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伴随远古、中世纪、工业革命和后工业社会的持续发展,日益加重的“城市病”,让城里人感到了压力,甚至产生恐慌。人们开始一遍一遍地重温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对城市的动人描述:“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一方面是人们对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期待越来越迫切,一方面是城市承载人类进步的使命越来越繁重,作为全球竞争的主角,城市课题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
  
  一个正确的选择,意味着一份成功的开始。
  
  有人说,上海将世博会的主题确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观的重大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的选择体现了可贵的探索精神,而以全新的“城市理念”为导引的“2010年世博会规划”,无疑是上海对这一世纪课题的智慧答辩。
  
  为此,记者采访了参与规划的部分政府官员。他们是: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蒋应时,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洪浩,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汤志平。尽管他们分别是相关专项规划的负责人,但相信读者可以从一个个侧面,了解“2010年世博会规划”的概貌,并从中解析8年后的上海“模样”。
  
  蒋应时:上海期待破解的不仅是经济难题,而是如何建成更佳的城市,如何使市民的生活质量更快地提高
  
  30亿美元总投资,7000万人次客流量,这些原本枯燥的数字,在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蒋应时的口中,却是鲜活而生动的。作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投融资及商业运作计划方案制定班子的负责人,长达3年的工作,带给他的不仅是国际展览局官员对方案的高度评价,更多的则是对世博会的认识与理解。
  
  如果简单回顾一下近年来上海的投融资情况,就会发现,相比前13年的1.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中的37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亿美元的“世博会项目”总投资,对上海来说,“压力不大”。
  
  况且,中国财政部已代表中央政府保证将给予上海筹办和举办2010年世博会财政上的支持,并作最终担保;
  
  况且,上海市财政局已代表上海市政府作出保证,为2010年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作出财务担保。
  
  蒋应时解释,这些财政支持包括:在世博会承办和经营者收入实现以前,将采取预支方式保证世博会的各项支出;世博会项目如出现超支,将负责予以弥补。
  
  “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核心思路,使蒋应时对世博会将产生的巨大效益确信不疑。但是,他表示,从经济效益来说,上海追求“略有盈余”目标,因为,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特定的主题之下,上海期待破解的不仅是经济难题,而是如何建成更佳的城市,如何使市民的生活质量更快地提高。
  
  通过投资咨询、城市规划、工程技术、金融机构等专业人士的“脑力激荡”,加上对近几年上海相关国际性项目操作及其他国家举办世博会情况的分析,30亿美元的总投资将从政府(43%)、企业(36%)、银行(21%)三方获得;在使用方向上,用于土地(工业、居住用地征集)的比例约占58%,用于建设(世博村、世博园等)的比例为42%。
  
  与计划中的洋山港区一期、浦东机场二期、崇明通道及中环线工程等各100多亿元的投资比照,世博会项目约合20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入不算很大,但是,蒋应时认为,这一项目将给上海建立世界级城市所需要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及社会事业体系的调整,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3年来,蒋应时随团考察过不少国家。给他印象很深的,是在美国看到的一场在当地盛演不衰的戏。这出名为“交往”的戏反映的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里,许多人生活在科技虚拟的世界里,缺少交流,困惑、压抑甚至崩溃,人们呼唤“把人与人的交流恢复到正常水平”。
  
  蒋应时感慨:城市,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充分交流的地方。
  
  “上海方案”最让国际展览局官员动心之处,除了整个建设项目与城市改造紧密结合外,还有经权威预测部门测算的7000万人次“客流量”,因为,尽管衡量世博会是否办得成功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哪一届,最终吸引多少客流量,一直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重要指标。为此,上海在预测“客流规模及结构”时,重点参考了以往部分主办国的预测方法,以及中国相关旅游活动客流量的预测方法,同时咨询了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并特邀美国著名盖洛普公司进行定性研究。正因此,蒋应时并不担心上海世博会的“人气”。他认为,世博会“欢聚、沟通、展示、合作”的理念,一定可以在上海得以全面实现。
  
  汤志平:上海把世博会场地选在黄浦江两岸,是一个“高招”。2010年上海世博会留下的,将与城隍庙、外滩、浦东陆家嘴一样,成为上海的一段难以泯灭的历史印记
  
  国际展览局考察团考察上海时,上海不仅展示了其城市魅力,而且还自信、自然地向考察团展示了目前世博会选址地区的环境状况,并表达了改善这一地区的决心。
  
  看到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中,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待改造的危棚区,将被国际交流、旅游、文化、教育等新兴产业所取代,将被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所取代,卡门·塞雯女士及考察团成员的内心还是充满感动的。因为,这完全符合世博会的主旨。
  
  汤志平是“场址规划”的负责人,他坦言,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将世博会场地选在黄浦江两岸,是个“高招”。按照世博会的要求和历届举办城市的经验,上海决策层在会场选址之初便定下原则:应该位于城市重点发展或改造地区,在空间上和开发时序上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并让用于世博会的设施在日后得到有效的后续使用;场地完整,用地规模能满足举办综合性世博会的需要,并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人文资源和景观资源,有利于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便捷的道路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能方便地获取与展览会有关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有利支撑,并能充分利用城市原有设施,从而减少重复投资。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新区总规划中的浦东花木地区,到1999年提出的浦东黄楼地区,再到2001年确定位于南浦大桥至卢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科学选址,一直是申办世博会的“头等大事”。历史上,因为举办城市选择和会场选址失误而使世博会“黯然失色”的情况并非没有。汤志平认为,正是完全遵循了国际展览局关于世博会场址选址的原则,上海世博会场址规划,不仅务实,而且“特色分明”。据介绍,除了邀请国内两家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外,上海还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由7家单位参加的国际方案征集活动。目前的方案以法国方案为主,并汲取了各家之长。其设计理念:上海,世界性城市。设计要素包括城市的源泉———江河;生态的项链———运河;天然的逻辑———植物走廊等。
  
  和当年法国世界博览会诞生的埃菲尔铁塔一样,规划于展区中心的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它如同一个都市平台,市民可以步行登上浦江对岸,眺望浦江两岸美丽的景观。这个设计引导人们在交通环节中体会跨越黄浦江从浦西到浦东的过程,意味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过程。汤志平坚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留下的,将与城隍庙、外滩、浦东陆家嘴一样,成为上海的一段难以泯灭的历史印记。
  
  洪浩:准备世博会与实施“环保战略”“同步共振”。为实现到2010年环境指标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目标,上海必须全力进行“蛙跳”
  
  随着世博会场址的确定,一个污染严重、亟待搬迁和改造的钢铁厂的环境污染问题,终于有望解决。据悉,世博会的主要场馆,就建在这家工厂的所在地。
  
  作为环保局长,洪浩深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性。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他的压力不言而喻。今年7月,陈良宇到法国进行申办陈述时,洪浩与环卫局长随行,前往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考察生态环境。就在这次考察中,陈良宇提出:到2010年,要使上海的环境指标,逐步与国际接轨。
  
  尽管上海近些年环境改造成效明显,尽管申博以来“三年行动计划”如火如荼,但是,洪浩清醒地意识到:上海的环境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要实现到2010年环境指标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目标,上海必须全力进行“蛙跳”。
  
  申博3年,也是上海实施第一个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3年,洪浩庆幸这个“偶然的巧合”,这样,准备世博会与实施“环保战略”可以“同步共振”。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领域包括:水和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绿化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业污染企业与区域环境综合治理。
  
  在世博会设计方案中,有一段关于环保的文字:现状的钢铁厂和废弃的船坞被改造利用成新的都市空间和绿化空间,具有多种用途,其景观设计与多样化与中国生态系统相适应……
  
  洪浩同意这样的观点:一个好的城市发展策略,会促进宜人的优质生活,这是一种生态理念,通过感知生态的设计,倡导一种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方案一
  
  一座“花桥”连接浦江两岸,法国ArchitectureStudio公司的方案富含浪漫的情怀。方案结合黄浦江线形设计了椭圆形运河状态,以克服水面对浦江两岸的分割,使水面成为世博会的组成部分和参观路线的连接点,同时也界定了世博会的方位。无论是花桥,还是垂直于江岸的绿化系统、景观大道,都可在博览会之后得以保留,成为世博会留给上海的遗产。
  
  方案二
  
  日本RIA公司的设计方案结合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2005年爱知县世博会的规划经验,提出了“秩序性有机都市”的理念。在他们的方案中,结合滨江景观带规划了滨水的连绵起伏的绿带和开敞空间系统,生态和环保特点明显,现有的建筑和特色产业建筑也都将得到一定的保护和利用,并恰到好处地融入世博会的新景中。
  
  方案三
  
  西班牙Catalunya公司在他们的方案中提出了“功能轴和主题通道”的理念,尽情挥洒西班牙的大色彩抽象艺术。展区沿浦江两岸布置,三纵三横的结构功能和轴线空间,解决了世博会场地与城市的交通,世博会场地内的交通,以及黄浦江两岸之间的交通等问题。
  
  方案四
  
  大绿地,大空间,这番大空间,这番大手笔,出自中国上海现代设计集团邢同和工作室。方案中最大的点睛之笔是华夏世纪之光主体建筑。根据设计创意,它将是一栋高500米的建筑。
  
  方案五
  
  意大利LucaScacchetti公司的设计,主轴线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形式进行布局,跨江的轻型交通系统也别具一格。展区主要集中在浦东,滨江搭起的一个巨型“T”型展区,很有新意。
  
  方案六
  
  德国AS&P公司曾经规划设计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在他们为上海世博会度身订制的方案中,处于中心的螺旋塔是世界博会会标的立体化标志。带形开敞的布局特色鲜明,模块式的分布则便于运营和管理。方案体现了德国式的严谨和细致。
  
  方案七
  
  澳大利亚COX公司在2000年参与了黄浦江两岸的概念性城市设计,对上海的城市空间和历史遗产及黄浦江滨水地区有深刻理解。COX公司设想中的世博会应充分展示高科技,所以规划中将有一座全透明、玻璃与钢结构组成的悬空桥横跨浦江两岸,颇具新意。
  
  方案八
  
  温哥华曾在1986年举办过世博会。绿地、亲水、环保的风格,是加拿大DGBK+KFS公司的拿手好戏。他们将浦江两岸的展区变成一个完整的环岛,而滔滔浦江则贯穿其中,两岸呼应更密切。
  
  这是在方案一基础上汲取其他方案精华,最终提供给国际展览局的申博规划方案。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