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绿化景观设计呼唤上海大师

admin 2002-12-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前些日子,苏州河活水公园的“梦清园”设计招标,日本星野先生的方案一举中标,这是近年来众多“洋大师”纵横驰骋申城绿化景观设计领域的最新作品。相比之下,本土的景观绿化设
前些日子,苏州河活水公园的“梦清园”设计招标,日本星野先生的方案一举中标,这是近年来众多“洋大师”纵横驰骋申城绿化景观设计领域的最新作品。相比之下,本土的景观绿化设计队伍却至今未能产生大师级领军人物。

城市建筑设计中,令世人瞩目作品的诞生往往伴有“大师”的出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耸立成就了江欢成,上海体育场的落成让魏敦山扬名;南浦、杨浦大桥的通车,奠定了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的地位。但盘点上海大片绿化新景观:英国大师规划世纪公园,日本大师设计静安公园,加拿大大师绘就延中绿地……就是鲜见本土绿化景观设计师的大手笔。

如果说,以前绿化景观设计往往作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品而存在,得不到重视。但近年来,上海轰轰烈烈的造绿运动,无疑已为绿化景观大师的诞生搭起了大舞台。为何上海自己的“绿化大师”仍然千呼万唤不出来呢?专家分析,有几方面的因素:其一,现有绿化景观设计单位,多数仍延续着传统经济时代的运作机制,没有足够重视设计师个人的品牌效应;其二,一些房产商配套设计绿化景观时,附和部分消费者崇拜“洋大师”名气的心理,不愿聘请本土设计师;其三,本土设计师即使在招投标中胜出,其设计成果也往往被主管部门和投资商反复修改,某种程度上抹煞了设计师的个性;再加上收入等方面的因素,部分有才华的绿化景观设计师转行其它领域,致使本不充裕的人才进一步凋零。

其实,本土设计师应该也能为上海的绿化景观添彩。市园林设计院院长朱祥明举了一个例子,“洋大师”们虽有颇为先进的设计理念,但在结合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特色时,往往概念化,这个弊病在世纪大道沿途两侧的8个小庭院等设计中已经显现出来。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绿化景观需要引入海外文化的元素,但也不能磨灭中国传统的特色。因此,离不开本土化“大师”的积极参与。

专家认为,培育上海本土绿化景观设计大师,关键在于创造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大师”成长的外部环境。比如,一些国家规定,承建商建设完成后,如得不到绿化景观设计师的签字认可,将无法获取工程款,这就有利于提升设计师的地位,也保证了设计师的个性得到尊重。此外,扶植个人品牌的设计事务所、排除项目设计中的某些行政干预等等,也是培育“上海大师”过程中需要落实的。

文/陶健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