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两会代表:城市建设“大”风当及早遏止

admin 2003-03-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连日来,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不少地方的城市建设提出问题,认为大量兴建大广场、大楼、大马路、大草坪等标志性建筑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而且
连日来,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不少地方的城市建设提出问题,认为大量兴建大广场、大楼、大马路、大草坪等标志性建筑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而且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他们强烈呼吁,城市建设不可刮“大”风。

代表委员们的这一呼声,可谓切中时弊。目前颇为盛行的城建刮“大”风相当突出,一方面它给群众特别是一些被征地的农民以及财政增添了重负,反映出有些地方领导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理解有偏颇,急于求成的政绩思想还在作怪;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城市基础设施等纯粹公共品,是政府财政的主要职能之一。显而易见,它可以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而也就能够相应地提高人们的生产和服务效率;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政府对纯粹公共品的投资必须因地制宜,做到量力而行。因为这种特殊的投资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为此而大规模举债,甚至借“开发”之名征用城乡土地来敛取资金,那就等于透支财力、透支后劲,对长期总需求只会产生抑制作用,绝对不利于产出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一些地方把城市化理解为贪大求洋,搞形象工程,浪费巨额资金和大量土地。有关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的债务结构逐渐从国有企业向城市建设债务过渡,因城市建设而拖欠建筑企业的工程款接近2000亿元。

有代表指出,更为严重、也更应密切关注的是,对城市道路、城市广场等纯粹公共品的投入失当,还会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日前公布的200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统计数字表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下降。也就是说,资本的产出效益在下降,而城建中的铺张浪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即投资之所以能够提高商品和劳务的产量,靠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了有效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城建中的过量和超前投入,谈不上改进了什么生产技术,显然也会增加有效生产要素的投入,但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小,其拉动作用自然会大为降低。

对此,一些代表和委员指出,如果不扭转这种局面,不采取果断措施刹住城建中求“大”求“洋”、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应当及早予以遏止。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