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北京奥运:NBBJ和gmp公司阐述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

admin 2003-04-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B]NBBJ宏大典雅文化融合[/B] 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契合了北京奥组委“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这三个主要理念。在2008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是呈现这三
[B]NBBJ宏大典雅文化融合[/B] 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契合了北京奥组委“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这三个主要理念。在2008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是呈现这三个理念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未来北京乃至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它所体现的高科技与人文环境的完美交融将为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NBBJ设计的国家体育场充满着宏大典雅的气度将使2008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得以全面具体融合成一伟大的愿景。 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广场边,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思路秉承了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布局。主入口点的布置与广场的绿带格子相呼应,体育场的主轴朝向西北在规划森林公园的南部边缘,与北京城的中轴纪念塔相协调。体育场的基地被细分为三个区域。北部的林荫区配合了北京的造林工作,为体育场提供了透风、阴凉的入口通廊。南部的运动员区围绕奥林匹克旗展开,止于西侧的两排花园柱廊。花园柱廊不仅为奥运公园和运动员区提供了阴凉的走廊,而且具有分隔开运动员区和公共区域的功能。布置在体育场中央区的台阶入口则有效地引导人们从奥运公园广场进入国家体育场室内环形花园中。 国家体育场由简洁的方形和圆形组合。造型组合的第一部分为环形花园,此一环形花园不仅在立面造型上串联起体育场内部的各个分区,使设计显得简洁大气,同时也是一个主要公共空间,具备了主要通道、媒体/通讯站以及会议中心等功能,此外,还对体育场的自然通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整体环境不仅在奥运会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奥运会后也会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和商务活动,并成为北京居民或访客的重要参观景点。 屋顶是方形和圆形组合中的重要环节,从空中鸟瞰全景,一个方形被划分为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格子,生动的体现了北京城传统规划布局中的圆方理念与尺度。充满健力之美的方形屋顶与优雅柔和之美的环形室内花园相层叠,为北京的天际线增添了醒目的标志。屋顶的设计受到传统中式屋顶结构和工程的启发,但摒弃了厚重的结构,而采撷了风筝一般的轻巧。屋顶与国家体育场的其他建筑元素一样,不仅是人们视觉的焦点,更重要的是能体验它三度空间的壮阔感觉及其代表的非凡含义。四个柱体结构中的电梯可将人们送往屋顶南北两端的空中大厅。体育场的轴线布置使得屋顶平台向南面临奥运旗帜的永久位置,向北侧是规划的北京中轴线纪念塔和通向森林公园的入口。置身于空中大厅,整个奥运场地尽收眼底,充满着壮阔的美感。 科技奥运 国家体育场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运动场地,采用最新的材料、系统及操作方式。奥运会最著名的标志火炬,也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而建成,它可以在开幕时下降至地面层,在比赛期间高悬于场地上空,使人们领略熊熊火炬所代表的自强、向上、不息的奥运精神。 国家体育场将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广播设施和显示技术,四个记分牌将为场地的各个部分提供即时报导,并结合了最新式的高级信息显示系统。 对于一个体育场的长久经营,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其使用功能的灵活性。通过使用先进的座位系统,国家体育场的坐席可简便的由100000个转变为80000个,便于奥运会后举办广泛的赛事及商务与会展活动。 运用高科技制作的可开合式屋顶是世界同类项目中惟一的矩形屋顶,使用环保材料,不仅可以使坐席区免于大自然的风雨侵蚀,还可充分享受到自然光线。屋顶像巨大的扇子,当它折起时整个运动场便开展在晴朗的天空下。 运动技术仅是一个开端。要充分体现“科技奥运”这一主题,我们的设计超越了体育场所界定的技术范围,而在更广义的范围内寻求到三种方式来实现“真正意义的高科技”这一目标。首先,我们把自然以及如何实现这种自然作为一种科技形式;其次,通过使用先进的材料和设备直观的诠释高科技,实现以前人们从未达到的目标;第三,是结合前一、二点,创造出一个代表了科技精髓的建筑。 设计中的科技体现在匠心独运的矩形屋顶上,它像一个巨大的风筝飘在坐席的上空,而体育场则在郁郁葱葱的环形花园围绕衬映下愈显生动。这种空间布置不禁使人联想起景色宜人的中式花园。环形花园远远超出了字面上“绿色”的含义,它的高科技也同时展现在对建筑的环境系统所带来的种种益处。人们可以在花园里相聚、交流、互相学习以及交换信息。花园区还设置了媒体/通讯站、聚会场地和信息中心等区域,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信息与观念的交换就是高科技文化的精髓所在。 绿色奥运 凭借环保材料的使用、环境自足系统的建立以及对环保所做的贡献,将使国家体育场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的世界级建筑;同时,它也为全国绿建筑设计建立了典范。国家体育场将成为第一个积极采用绿色概念的体育馆,这个绿色概念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整个体育场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资源交换的平衡;第二,不仅在施工的材料与工法上考虑环保,同时整个体育场系统也采用高效率设计;更重要的是,国家体育场对未来考虑的深远影响以及整个体育场在环境上对社区的回报,将可建立自社区以至全国的环保文化。 资源交换平衡的设计概念在体育场内实现的方式如下:通过雨水收集系统,体育场及周边区域雨水全部收集起来,并以环保设备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这些处理过的雨水通过灌溉系统供给周围绿地及环形花园,以满足它们的用水需求。另外,体育场环形花园的设计也体现了资源交换平衡的概念,整个体育场环形花园被可调节控制环境的透气性表层围绕,整个通风系统的设计使得无论是进风或排风都必先通过植栽繁茂的环形花园空间,有助于改善空气品质。 提高效率的理念在体育场屋顶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高科技的运用,整个可开合屋顶的用料达到最省,而这部分材料中,覆盖于屋顶的薄膜又是完全可再回收利用的材料。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资源利用都在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体育场屋顶的设计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寻求人文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不是互相隔离。阳光没有被屋顶完全遮蔽,而是通过屋顶的高科技材料系统加以过滤,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程度。 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绿建筑系统,以满足北京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国家体育场的环境保护能力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作为设计出发点,设计了造林植栽的周围场地及植物园式的环形花园,并且增加了体育场通信中心空中大厅的功能,使其赛后不仅可以永久为中国的电视体育频道使用,还可以作为欣赏北京这个美丽的生态城市的观景台。国家体育场的兴建不仅是2008年奥运会的一个赛场,更提升了整个中国的体育活动,成为北京自然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这种提升的能力具体表现了国家体育场的绿建筑文化。 人文奥运 国家体育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更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创造了空前的机会。 人文是建筑设计的中心理念,也是取得科技与自然之间平衡的首要因素。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壮丽庄重的体育场表现了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尊重。这个圆形的现代奥运标志,也契合了中国人民一贯崇尚的欢迎有朋来仪的“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大气哲理。翱翔于广阔天空的屋顶,预示着在第29届奥运会的推动下,中国必将大步的迈入领导世界强国的行列。 不论是建筑、环形花园或是空中大厅,巧妙的设计丰富了人们的感受,使科技与自然的结合平衡而协调,将体育场创造成为北京和世界人民共享的大花园。 当人们沿北京城的中轴线到达位于奥运公园的国家体育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奥运的主要标志。奥运火炬在比赛期间高悬于空中,会后它将被永久的放置在中轴线奥运公园里,面对国家体育场的主式入口处。它像灯塔般指引着人们走向奥运最卓越的象征———国家体育场,它更是一座连接着北京的悠久历史和美好未来的里程碑。 体育场的林荫区给人们带来不同于奥运公园的新鲜感受。从露天花园步入枝繁叶茂的室内环形花园,扑面的清凉将使人们感到无比惬意。环形花园的设计结合了建筑、技术和自然等因素,为北京人民创造了一处具有特殊意义的所在。整个花园好似中国各地区生态的陈列窗,向世人展示着北京和中国的繁荣与美丽;此外,它具有会议及通讯中心的作用,让中国与世界一同呼吸与脉动。 这种与世界的息息相关也体现在空中大厅上。当人们乘着电梯来到空中大厅,无论在南端还是北端,都可以清楚的欣赏到北京市中心和森林公园的景色,平台上设置的广播中心可以让全中国及全世界的人们分享美好的一切,它清楚地阐述了一个哲理:全世界必将成为紧密团结、互通有无的一个整体。 [B]gmp动中有静和谐自然[/B] 2008年夏季,全世界将每天密切地注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北京———新奥运,这将是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一天二十四小时报导的主题。 国家体育场将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新时代奥运会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一个热爱体育、热情友好和生气勃勃的民族的标志。 国家体育场是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体育场以理想的大体量圆形,作为自然的美满写照而和谐地融入整个奥运设施中。圆形作为无方向性的完美形式与其周围各个城市和景观元素遥相呼应。 设计通过采用灵活的建筑元素,即道路、小岛、流水、广场和照明设施,将宏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生动而自然地与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国家体育场向人们展现了一朵飘浮在水光荡漾的湖面上的荷花造型,周围的绿叶和花朵更加衬托了它的魅力。这幅画面反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园林景观传统及其独特的诗情画意的表现方式。 国家体育场作为独立的单体建筑镶嵌在丰富多姿的景观之中。奥林匹克公园的一体和大度表现为在大空间范围内北部森林湖泊的自然景观与南部的亚运村相互联系贯通,从而形成了一个日夜奔流的长河图景,而在这富有动感的绿色景观中,巍然屹立着“简洁、自然、超脱”的国家体育场。 从远处望去,人们可以看到国家体育场的独特的轮廓线,其位于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北面的宏伟造型构成了新北京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人们走近时,该建筑展示了其令人惊羡不已的魅力: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创举,是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葩。 一个现代化、超前和多功能的世界顶级体育场馆所应具有的全部特点均不折不扣地富有象征力地融入到这个圆锥体的建筑中。其气势宏伟的造型似乎超然飘越于整个景观之上。 水流中的景观:一切皆流、一切皆动 飞龙般腾越和强劲的动势始发于北部森林公园的湖泊景观,收尾于南部的亚运会场区,具有动态特性的延绵景观是连接奥林匹克公园北部场区和南部场区的重要纽带。 奥林匹克公园的主要造型元素是:水体,两边是引导参观人流的道路。“水道”是一个直线型的引人入胜的景观,沿着水道,人们可达到奥林匹克各种设施,水道开拓了展望绿色背景空间的视线,提供了略偏离交通频繁的主轴线的舒适的步行空间。 由成千上万个光点构成的“灯光带”如同金光闪烁的鱼群从体育场涌出向北延伸到森林公园,向南伸向亚运会场区。“灯光带”像条焕发生命的河流引导着参观者。它伴随着中轴线,同时烘托了河流的动态。遍布整个区域的灯光造型设施以其不同的灯光效果(亮度和颜色),根据活动的不同性质可加以变换,渲染气氛。整个设施因强化了节日般的欢快的效果而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一个重要的制造氛围的支柱。 观众作为运动的人群经过岛屿,即举办活动的场所。人流汇聚的主要地点和焦点是作为“盛开之花的体育场”,周围是不停的流动,运动。 区域中所拥有的“绿岛”像一片片绿叶飘浮在景观空间的河流中。这些小岛是小巧玲珑的珍品。线条柔缓绿茵密布的小丘,神秘而又引人入胜。浅色宽大石板镶围着小岛,更赋予其以飘浮感。它们为人们提供坐息、逗留、观望人流和水流的空间。岛岸下侧槽隙中安装的一串灯线在夜间更加衬托了水流中飘叶的形象。 用于不同功能设施的场所在景观空间中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它们是休息、静观、养生的场所,同时也是运动、娱乐、体育和游戏的场所。多样的主题,共同的宗旨是:运动和会聚,表演和观看,共同的体验。 动感中追求:宁静的外部形式 国家体育场可不受气候的影响全年使用,这是其功能灵活性的必不可少的保证。 45度角倾斜的玻璃壳体环绕体育场,为所有面向外侧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道路提供抵御不良气候的屏蔽,并具有一种在动感中追求宁静的外部形式。 体育场略为倾斜的屋盖由透明的充气垫构成,其规模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充气垫安置在轻质“预应力钢索顶部结构”之上。观众可以透过透明的屋盖看到蓝天、白云,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又享受室内空间的质量。 位于中央的顶部天窗可在130米的直径范围完全开启。开启过程堪称轰动性的科技之最,无论是身处体育场中,还是位于场外远处,体育场屋顶的开启过程都能尽收眼底,它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开放和发展,在世界上也是一个独创。花朵造型的可开启屋面不论是开放还是闭合都赋予国家体育场以独一无二的个性,并对外显示体育场举行何种活动。 体育场的设计具有众多独到的创新并采用世界一流的技术。尽管如此,它的建筑外观仍具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但不是机械的摹仿,这就是美观、简洁、典雅。 统一、简洁的建筑造型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使用功能 国家体育场不仅仅是第29届奥运会的重要举办场所。它还翻开奥运会历史的新的一页,因为该体育场在规划方案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其赛后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性。 设计从今天就为国家体育场打开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前景。新一代的体育场建筑 在这里第一次成了现实。 国家体育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封闭式并毫无限制地拥有自然采光品质的体育场。 方案设计特别考虑了该建筑在第29届奥运会之后的未来经济功能,并作了精心的安排。设计完美地达到了设计招标的各项要求,并且为体育场设置了可灵活使用的各种功能。方案设计中所采用的“可升降比赛场地”为发挥体育场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带来了多种优点:1、通过设在下层看台下方的可移动附加看台可简便地调整观众人数;2、观众在赛场比赛时可更加贴近比赛;3、可升降赛场能够为各种不同的活动所利用,而不会损坏高品质的跑道和草坪;4、液压控制的赛场沉降和移动式看台只需很小的附加操作便可配合不同活动使用。 使用功能的灵活性是一个多功能体育场所应具有的最重要的特性,同时也是投资的持续效应的最好保证。在这方面,国家体育馆为全世界确定了新的尺度。它集所有功能,即文化、体育和休闲中心为一体,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大度的形式可供全年每天二十四小时使用。 持续发展,利于环保,经济合理 体育场及其附属区域的设计所追求的一个首要目标是: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结构,将室外环境,建筑单体和主动式建筑技术作为相辅相成的整体对待。从这种整体的设计原则出发而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必要情况下才对建筑进行技术上的配备。 所有的建筑部分应尽可能地以自然方式运营,以便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的消耗。设计开发的宗旨可以用以下概念来概括:低技术、轻技术、高技术。 所谓低技术结构是指根据不同的季节有的放矢地利于环境资源,以保证正常的运营。轻技术结构是指节省地使用所采用的材料,也就是说将材料消耗和投资成本降至最低。而高技术元素的运用对于高级体育场是必需的,以保证体育赛事不仅在场内顺利进行,而且要向全世界转播。 体育场的设计以“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准则,其中包括合理利用大气、陆地、水、地下和原料资源,实行负责的管理。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排放,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实现这些要求的环保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根据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情况将建筑结构纳入生态体系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表的封闭营建 -尽量少地并合理地改变地形 -建筑结构集中紧凑 -有效利用被动太阳能资源 -有效利用植被和水体的气候调节作用 -保护热能和回收热能 -为人营造绿色的环境 -能耗降至最小,效率达到最大 -利用建筑表面来改善小气候 -采取最佳的措施进行遮阳保护和内部装修 通过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诸如风能,太阳能,绿化空间,雨水和地表水以及地热,采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满足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行成本的高要求。 在以上所述措施的基础上最终产生了一个经济上合理的建筑结构,辅之以与季节相适应的、特别是适于大规模活动的运营方式。 [B]gmp奉行新简洁主义[/B] 麦哈德-冯-格康、福尔克温-玛格和他们的合作者们,在过去的35年内在近乎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进行了规划和建造。其项目涉及面极为广阔,由住宅、旅馆、博物馆、剧场及音乐厅、办公楼、贸易中心、医院,直到科研教育设施以及交通建筑等。 在国际上,gmp尤以机场建筑师而著称:1975年柏林的特格尔机场作为第一座驶入式机场被启用。这一创新设计在斯图加特机场及汉堡机场航站楼的出港和到港层的设计建造中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受到世界上广泛重视的不仅有他们已落成的作品,如莱比锡新会展中心、意大利里米尼会展中心,或2000年世界博览会基督教厅,而且也有他们正在设计的作品,如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改建方案、科隆明格斯多夫体育场、中国南宁会展中心,或是正在建造中的柏林新中心火车站。 在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中,gmp获奖三百五十多次,其中一等奖为一百五十多个。 此外,在“斯图加特21”以及“法兰克福21”等火车站区规划项目,以及多项中国城市规划项目中,如上海芦潮港新城,也充分证实了gmp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专业能力。 国际上,gmp目前正广泛参与在中国、俄国、智利、意大利、拉脱维亚、波兰、约旦和卢森堡等地的规划建筑设计项目。 gmp认为,在设计过程中,问题和答案的两方面具有紧密的交互关系:“建筑作为一种服务于社会的实用艺术,无论从经济、结构以及形式角度来看,都必须具有明确性。建筑必须揭示其内容与相关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设计理念 我们的理想是,通过简洁的设计,使设计成品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 我们认为,有义务将建筑设计得合理易解。出于对这个理念的坚信,gmp作品表现出形式上的审慎和在材料上的统一。 终究,我们是要把房子建成一座尽可能耐久地、理所当然地为其内部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所服务的外壳。 对于时髦的建筑现象,我们持批评态度并保持距离,以避免在作品中出现那些只是出于艺术上的随意性,而与功能,结构以及使用性能无关的表现主义的形式。 媒体将这种传统的简洁风格新称为“新简洁主义”。但那种走极端化的最少主义,表现在图纸上为拒绝提供信息,在建筑上则为形式的酸涩贫乏,与我们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所指的,是一种不证自明的、理所当然的简洁性。这种简洁性同时必须能将由设计命题和所在地的特性诱发的不协调因素进行消化融合。 我们在以对话设计论进行房屋和室内设计时所遵循的建筑理念是:一、简洁性:在设计中寻找最合理明了的答案;在简洁中追求完美。二、多样统一性:在多样中达到统一;在统一中创造多样。三、独特性:从特定的情况与命题出发,体现设计作品的个性。四、条理分明的秩序:赋予设计以条理分明的秩序。将功能组织成清晰的建筑形式。 “要想对人居环境进行适宜的和可以接受的塑造,其前提是要立足于对话的基础上,根据改变的条件调整自身的见解,决定修建什么以及如何修建。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涉及到政治和经济机制的复杂问题。作为建筑师,我们不仅有义务而且有责任参与对话,以出自内心的信念参与对话。” [B]成功案例:改建法兰克福森林体育场[/B] 为迎接2006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使法兰克福森林体育场根据气候条件在短时期内得到屋面覆盖,这里采用了钢索膜屋顶结构。薄膜屋面收缩折叠后可存放在钢索承重结构的中心部位。这个节省材料的收放式屋顶是由施来西-伯格曼工程技术事务所开发的,该屋顶结构经多年使用证明是可靠的。 跨度可达到57米的钢索膜屋顶虽然完全覆盖了法兰克福森林体育场看台,并不影响运动场草坪的正常生长。体育场屋顶外沿边缘与观众台外轮廓在平面几何上保持一致,这样,一方面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屋面,同时也有利于将屋顶的荷载传导到看台的承重结构上。一个钢制结构,犹如带辐条的车轮,构成体育场屋面最外沿的承压环,即轮毂。屋面结构内沿设置两个承拉环,并由12米长的横撑杆件隔开。承压环及承拉环的连接结构由2×36根射线状分布的钢索组成,每根钢索均配置6根挂索,构成一幅桁架。 用于存放和保护折叠薄膜屋面的圆柱形外壳体高高悬挂于赛场之上,在体育场屋面伸展开来时打开和关闭,犹如一朵怒放的鲜花,美丽而壮观。 在体育场举行音乐会、戏剧演出和其它大型活动时,体育场内部根据舞台设置可以再额外容纳12000名观众。这就是说体育场根据舞台造型可容纳60000名观众。 [B]成功案例之专家解析:设计中的承重与围护结构体系轻型化[/B] 采用了膜结构,成功地体现出设计上承重与围护结构体系轻型化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的特点。由于现代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跨度场馆以钢结构为主的承重结构体系与轻质高效的轻型围护结构体系已形成配套的系统技术。在围护材料方面,彩色压型钢板、不锈钢板、钛板、膜材料等的运用(保温作法与非保温作法)解决了功能需要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而膜材料耐久性的提高,也初步达到了永久性建筑对材料所需要的寿命。在承重结构材料方面,热轧H型钢、重型钢材、钢拉索等的应用,使得结构型式不断改进,钢网架、钢网壳、网球体等型式纷纷涌现。用于膜材的网壳、拉索等为固定屋面满足大跨度、大挑檐的要求,以及活动屋面为满足减轻屋面重量、减轻驱动设备重量,减少能量消耗的要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