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成功的规划定位——新加坡裕廊的经验

admin 2003-04-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工业开发区是指由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特定经济目标而创立的、具有特殊区位环境的区域,它是实施工业地域开发政策的一种基本工具,其他国家的开发区在开发过
工业开发区是指由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特定经济目标而创立的、具有特殊区位环境的区域,它是实施工业地域开发政策的一种基本工具,其他国家的开发区在开发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开发理念和土地开发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向读者介绍新加坡和美国的做法。   ———编者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成功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握工业园区的设立目的和建设目标   新加坡60年代初设立和发展裕廊工业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带动和促进全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裕廊这一地区,以后也一直是根据这一目的来规划和管理裕廊工业区。由于裕廊工业区一直发挥着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地位又反过来促进它成为该国最佳的投资地区。因此,把握好规划的角度和目的,实质上就为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裕廊工业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所在。   综合发展、合理规划   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确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对其进行合理而妥善的规划。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为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为充分发挥裕廊工业区的综合功能,新加坡政府于1969年9月在裕廊码头内设立自由贸易区,将裕廊工业区建成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区的综合园区。在整体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有计划地保留10%的土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目前,该园区内已建成十多个公园,有世界著名的飞禽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使裕廊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先建设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同步发展   国际上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先招商建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供水等问题。此种模式的优点是,针对实际需要建设,针对性强,投入成本低,风险小;缺点则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阻碍生产的迅速发展。另一种模式则从整个工业区的全面发展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较好,效率高,并可迅速改善投资环境,但投入成本和风险也较大。裕廊工业区采取的是后一种模式,从一开始就把基础高以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总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区内现代化公路网、发电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裕廊电厂、裕廊港码头、自来水厂以及三百多幢标准厂房等。这些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后,对裕廊工业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裕廊工业还同步发展、建设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使裕廊工业区成为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完备的企业投资乐园。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