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解读新“数字”泉州

admin 2003-05-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解读《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月7日,泉州市政府常务会上,原则上通过了《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这个共有十章的新规定,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主要环节作出
——解读《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月7日,泉州市政府常务会上,原则上通过了《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这个共有十章的新规定,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主要环节作出了基本的法律规定,并初步奠定了泉州古城建设的新数字基础。    25%   广场绿地不得少于1/4   “泉州市中心目前的公共绿地太少了,因此我们鼓励投资开发者在建设过程中多留出绿地。”   从规划部门编制《技术规定》看出,现在特别注重绿地规划。作为城市规划预留的绿地,决不允许改做其他用地。同时推出奖励计划:对于建设用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以绿化为主,绿地率不低于70%(作为广场,集中绿地不少于25%)的开放空间面积超过500平方米(不含500平方米),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的前提下,提供开放空间每超过1平方米(不含正常道路红线退让),将给予3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奖励,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建设项目建筑物底层架空,作为绿化等公共开放空间,层高可适当超过2.2米,但最高不得超过3米,可不计入控制容量指标(即不计建筑面积)。   4000平方米   面积太小的不能单独建设   以前,由于规划控制不够严格,导致市区不少地方出现单幢建设的楼房,比如市区的田安路,就有不少单幢建设的楼房,设计风格各异,更谈不上好的配套设施,这种情况今后也将得到纠正。   《技术规定》要求,建筑用地太小的不能单独建设,欲单独建设的建筑用地必须达到规定的最小面积。其最低标准为:   (一)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800平方米;   (二)高层居住建筑为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层至15层);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6层以上);   (三)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24米,小于50米);高层公共建筑为4000平方米(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50米)。   如果未达到建筑面积该怎么办呢?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王晓雄说,如果建筑面积未达到要求的,可以和周围的建筑合并建设。但如果建筑用地确实无法进行合并,且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可对其建筑容量指标进行调整后核准建设。   0.75个/户   停车位置有详规   随着泉州购车者的飞速增长,市区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此之前,泉州对停车场并没有详细的规划。这回公布的《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首次对此做出详细规划。   根据《技术规定》,在一般的饭店、办公楼、较大的商店、展览馆、医院等地都要求每100平方米,须至少配备车位0.5个,而体育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要求建有每百个座位,至少须配备车位2.5个以上。   《技术规定》还对住宅的车位配套做了详规。其中别墅要达到每户配备1.5个车位;高级商住楼则应该每户配有1个车位,一般的住宅小区,也要求停车位能达到0.75个/户的标准。(见表一)   6米   加大楼间距还市民“阳光权”   “以前,市民可能没有这样的一个意识,不是很注重建筑间距,在这次技术规定编制中,我们注意到控制建筑间距,给市民‘阳光权’。”王晓雄说。   《技术规定》要求,多层、低层住宅长边向阳、朝南其平行布置时,其最小间距的规定为:在古城区不得小于南向建筑的北向外墙从地面至墙顶部高度的0.8倍,且不小于6米;在新城区及D类区不得小于1.1倍,且不小于9米;在“四山两江”保护区则不得小于1.2倍。   《技术规定》提出,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与古城区的低层独立式住宅相邻的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其南侧建筑高度的1.3倍,在新城区及D类区则不得小于1.4倍,保护区则不得小于1.5倍,并应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此外,中高层住宅与低多层住宅的间距也有了明确要求。(见表二)   道路宽度要求更高   以往城市规划中,建筑红线退让不够,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建筑之间逼仄,与泉州位居全省首位的车辆购买能力不能成正比,已渐渐满足不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技术规定》要求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的建筑物,其建筑红线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标准至少为3米。   □记者何惠娟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