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窗户过小层高太低 审视建筑设计四大误区

admin 2003-06-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专家指出,非典的流行暴露了我国建筑规划、设计、建造等多方面的问题,有四大误区需要引起重视。增加防疫观念,加强建筑和卫生两个领域的交叉性研究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
专家指出,非典的流行暴露了我国建筑规划、设计、建造等多方面的问题,有四大误区需要引起重视。增加防疫观念,加强建筑和卫生两个领域的交叉性研究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 第一,重景观轻通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曾坚教授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建筑住宅的窗户大都是能完全打开的,老房子还装有气窗、“老虎窗”(坡顶阁楼状窗子);但近些年过于强调“景观”卖点,新建住宅多为封闭式窗户,房间里偌大的落地玻璃窗,采光面积不算小,却仅有一两扇小窗户可以打开,进去后明显感到空气不流通,“好看不中用”。另外,大量采用的推拉式铝合金窗使得通风口只及窗户面积的一半,同样达不到空气流通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领域需要将重新重视窗户的设计,使窗户的功能不仅“看”,还实现最大流量的通风。天津市一家大型媒体集团的三十多层的办公高楼采用全部玻璃幕墙设计,曾经成为引领时尚的典型,然而,由于没有一扇玻璃的设计,在出现非典疫情后,领导者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坦言真是“提心吊胆”。 同时,屋内层高太低,造成空气极易污染。专家指出,由于污染空气是随着热空气上升的,污染空气一般集中停滞在大约三分之二层高的上部空间。因此从卫生角度考虑,建筑物层高必须达到3米以上,室内2米高的空间内空气是干净的。现在一些建筑设计过于强调容积率,追求利润,层高越来越低,目前全国房子层高普遍低于3米。室内干净空气层低于2米,就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二,小区布局围合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区内的景观,近年开发的小区大多采用围合式设计,腾出中间的土地用于小区绿化或景观。不少规划专家对此提出意见,因为楼宇像围墙一样排列在四周,尽管中间绿树成荫,但由于楼宇之间没有通风口,不能形成有效对流的“穿堂风”,这对防止病毒的传播非常不利。专家强调,在房屋设计时楼宇单体外型结构朝向,单体应为方形,避免拐角,坐北朝南,多日照;不设“天井”,尤其是不设四周为厨房或卫生间的“小天井”。以上这些易形成交叉传染。 第三,管道、空调安装不合理 香港学者在分析淘大花园非典传播途径时认为,很有可能与其楼宇结构中的“天井”及下水管线形成的“空气倒流”有关。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建筑师开彦认为,尽管现在人们还不能完全确定楼宇结构与非典病毒传播之间的密切程度,但是作为集合式建筑本身在非典疫情面前显露出某些弱点,管道系统的设计将备受关注。 专家指出,套房内部结构设计,最主要是卫生间的设计。面积要适当宽松些;卫生间要有窗户向外通风,现在的房多为封闭式,缺乏良好的管道系统,其结果一是影响空气流通,造成不洁气体充斥整个套房;二是上下各层形成一个不洁气体的“烟囱”,造成气体倒流,相互传播。一些建筑排污、下水等众多管道布局不合理,一旦出现疫情,这些场所就有可能成为扩散源 专家指出,近年来采用集中式中央空调的建筑越来越多,主要是通过送风系统和冷水系统将冷风送入各个房间,这就使建筑物内的空气互相掺混,有污染的空气很容易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到别的房间,从而导致交叉感染。长年不能开启窗户的写字楼等公建场所更是隐患多多。一些办公场所在层高本已很低的情况下,还采用全空气中央空调,走廊等公共场所上部被送风管占用,使楼层净高只有2.2米至2.4米左右。一旦室内有病患,容易造成大面积的交叉感染。 第四,建筑高层化、密集化 专家指出,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高密度、单一化的建设模式对疫情而言存在着易感染、易扩散的问题。不少城市过于注重“中心区”的建设,功能单一,造成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严重等。 首先,房屋建筑整体空间布局。一是建筑密度,即在一定地块或小区内建房直接占地的多少,占地多,密度大,而空闲绿地少,容易造成感染;二是在房屋建筑密度一定的情况下,高层越多,容积率增大,相应人口密度加大,也影响地段或小区空气质量,不利于空气流通。调查发现,从目前的户型来看,我国高层建筑在设计上有一定局限,能直接通风的不多。 另外, 同一地段或小区内楼间结构。香港淘大花园E座爆发大规模非典传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楼与楼之间形成的“风闸效应”,因此单体楼宇之间的布局既要保持合理的楼间距离,又要保证合理的通风,不能形成“风向死角”。(孟华)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