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如何通过微博数据了解中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感知水平

景观设计学 2022-08-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中国的自然湿地显著萎缩;为了补偿损失的自然湿地并降低城市脆弱性和灾难风险,包括建设湿地公园在内的众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提出。目前,大多数关于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都集中在技术层面,很少针对公众感知展开;亦缺乏公众对湿地公园感知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探究了大量来自社交媒体的基于时间和地理粒度的数据,对微博文本进行语义分析,以了解公众如何感知广州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

注:本文为删减版,不可直接引用。原中英文全文刊发于《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2020年第3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城市韧性”专刊。获取全文免费下载链接请点击此处


导读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中国的自然湿地显著萎缩;为了补偿损失的自然湿地并降低城市脆弱性和灾难风险,包括建设湿地公园在内的众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提出。目前,大多数关于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都集中在技术层面,很少针对公众感知展开;亦缺乏公众对湿地公园感知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探究了大量来自社交媒体(即新浪微博)的基于时间和地理粒度的数据,对微博文本进行语义分析,以了解公众如何感知广州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并与专业机构所宣传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比较,来探寻影响这些感知的因素。


运用社交媒体探索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中的

生态系统服务感知

Using Social Media to Explore Percep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Nature-Based Solution Projects


翟雪竹

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博士研究生

Eckart LANGE

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学院教授


1 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为人所知么?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湿地急剧减少并不断退化。现存的自然湿地也面临着生态功能消失、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严峻问题。自2004年来,中国已建设了大量湿地公园,以通过这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保护、补偿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截至2017年底,中国大陆共建设了1699座湿地公园。

1.jpg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航拍 © 翟雪竹

湿地公园能够显著提高生态修复的速度、保护城市水资源、维持区域水量平衡、调节区域气候、减少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提供游憩设施。此外,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增强有利于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当前针对公众对湿地公园所提供生态服务的感知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直接或间接收益,主要可分为支持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四类。了解公众对NBS所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对于此类项目的可持续管理及政策的制定与沟通至关重要。

2.jpg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及主要内容 © 翟雪竹


2 通过社交媒体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感知

得益于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功能,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跨地理区域访问数量空前的自述数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表观点、记录出行、分享情感和体验等。这种自述报告式的信息已被用于研究人们对环境的感知。

本研究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来源。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新浪微博是一款类似于推特的微型博客平台。所有用户均可访问平台中公开发布的文本、图片、视频和链接等。

新浪微博的用户可以以个人或机构名义注册账户。本研究所考察的机构类型的用户包括政府部门、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公共媒体、学术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这类用户通常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除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外,其他机构尽管不直接参与公园的运营管理,但它们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公园的管理情况,也是公众针对公园相关问题进行反馈的渠道。研究对比了微博平台中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发布的相关内容,以了解大众(即“个人”)所感知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专业人员(即“机构”)所宣传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异同。

尽管用户发布的微博内容可能无法涵盖其感知的所有生态系统价值或收益,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主动记录或与朋友分享的内容可能是他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生态系统服务。因而,研究旨在探寻以下4个问题:

1)公众可以从湿地公园中感知到哪些生态系统服务?

2)感知到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有什么关联?

3)公众所感知到的生态系统服务是否与机构所强调的服务相吻合?

4)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


3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珠江水系的三大干流东江、西江和北江在广州汇集并注入中国南海,城市中水量丰沛,却也极易遭受洪水影响。在过去的40年中,广州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大量的滩涂被城市建设所取代。为保护湿地资源、增强抗洪防灾能力,广州近10年来建设了20座湿地公园。

3.jpg

广州天河(大观)湿地公园航拍 © 翟雪竹

本研究使用网络爬虫“集搜客”爬取2019年的新浪微博相关数据。首先利用微博高级搜索引擎,以20座湿地公园的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将搜索结果的统一资源定位符复制到“集搜客”中获取数据。

研究主要采集文本内容(图片、视频等内容暂未分析,将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发布日期和时间、用户名和用户类型(个人/机构)等公开发布的微博数据。所有数据收集和分析均基于匿名数据(即未收集或分析任何个人身份数据),并遵守新浪微博的《微博服务使用协议》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集搜客”严格遵守《Robots协议》。

本研究基于微博中各湿地公园的出现频率(即相关微博数)进行分析,以探讨湿地公园的受欢迎程度。一般而言,某湿地公园在微博上的相对出现频率越高,即越受欢迎。因此,研究采用“相对出现频率”——单位面积湿地公园的相关微博数——来代表公园的受欢迎程度。为了核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及率是否与受欢迎程度相关,研究亦计算了提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微博在总相关微博中的占比;湿地类型的影响也是考察内容之一。

研究使用Python 3.7软件及其中文分词组件“结巴”和WordCloud库,对与湿地公园中各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微博文本进行了语义分割、分析及可视化,以识别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感知的关键因素(即感知关键词)。分析单元为与湿地公园中某项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所有微博。


4 研究结果

研究共抓取了2019年发布于新浪微博平台的10633条微博,其中约有50%的微博(5358条)与研究主题相关,由3602名个人用户和125个机构用户发布。就个人用户而言,有112人针对某一湿地公园的一次游览发布多条微博,275人多次游览同一湿地公园且发布多条微博,43人多次游览同一湿地公园且每次发布多条微博,172人发布了与多个湿地公园有关的微博(其中90%的个人访问了两个湿地公园)。在相关微博中,每座公园平均有46%提到了生态系统服务。

在20个被研究的湿地公园中,只有6个湿地公园具有足够数量(>100)的相关微博数据以供分析——即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白云湖湿地公园、天河(大观)湿地公园、花都湖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和挂绿湖湿地公园。

4.png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5.png

白云湖湿地公园

6.jpg

天河(大观)湿地公园

7.jpg

花都湖湿地公园

8.jpg

南沙湿地公园

9.jpg

挂绿湖湿地公园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湿地公园均位于广州市中心区域,便捷的交通可能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此外,拥有人工湖等内陆开放水域的湿地公园比仅包含河流或红树林的湿地公园更受欢迎。造成这一偏好的原因可能是中国的风水观念或传统的水景设计对公众审美趣味的影响。

研究结果印证了以往研究的观点,即城市居民更容易直观感受到文化服务一类的生态系统服务。其中最为有趣的发现是,尽管栖息地服务通常并不能直接为人类带来裨益,但在本研究着重关注的6座湿地公园中,许多人都能够感知到这一服务。然而研究结果尚不足以推断栖息地服务之所以颇受关注,是因为人类可以直接从中获益,还是因为其与游憩和美学服务高度关联。

10.png

不同湿地公园中人们感知到的栖息地服务词云分析 © 翟雪竹,Eckart Lange

本研究也发现,装饰资源、噪声调节和场所感等在以往湿地或公园研究中较少被关注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一些湿地公园中曾被感知。以往研究表明,湿地和湿地公园通常难以提供精神价值和宗教价值、水资源供应和原材料服务等,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基因资源、土壤形成、传粉)、生物防治,以及养分循环、光合作用和初级生产这5项生态系统服务同样几乎未被感知,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知识才能感知这些服务。

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教育与知识体系服务和干扰调节服务这类由湿地公园着重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却只被少数人感知到。以上发现可能缘于公众通常缺乏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知识。人们往往倾向于在美学服务等更具视觉吸引力的生态系统服务上发表更多的观点。鉴于此,可以通过提升公众教育来弥合这种供需之间的差距。

11.png

不同湿地公园中人们感知到的负生态系统服务词云分析 © 翟雪竹,Eckart Lange

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游憩服务与美学服务密切关联,与社会关系或栖息地服务时而关联,符合生态系统服务簇理论,即某些生态系统服务可反复同时出现且能够一同被感知。然而,尚未在其他有关湿地公园、湿地或NBS中生态系统服务感知的研究中发现类似关联,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通过社会偏好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文献较少。同时,由于收集到的数据较为有限,研究尚未发现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明显关联;因此,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以上发现。

本研究表明某些景观特征可以促进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例如,观花植物和彩叶乔木能够促进对美学服务的感知,鸟类、红树林和芦苇能够促进对栖息地服务的感知。不同湿地公园中促进生态系统服务感知的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着重考虑公园中蓝绿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强化人们的感知。

此外,结果也表明,个人感知与机构宣传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可能的原因是这些机构通常在微博平台拥有较大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机构能够在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的公众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5 研究贡献与不足

本研究通过社交媒体来收集用户体验,以更加高效和经济的方式来分析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更真实的感知。此外,相比通过绘制参与式地图来确定给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分布情况或通过问卷或访谈形式对给定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级等方法,使用来自社交媒体的自述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当前研究中较少被关注的生态系统服务。

本研究首次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来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联。相比以往根据土地覆盖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层聚类分析,进而探索生态系统服务簇在大尺度空间中分布的研究,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无需明确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即可探索生态系统服务簇及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联。与此同时,本文的方法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根据句子含义手动编码而非仅分析形容词,可以有效提取相关信息,但与使用了语义差别法等进行的研究相比,无法量化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此外,尽管约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口使用新浪微博,但其中18~40岁的成年用户占90%。因此,研究使用微博数据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会忽略未成年人和40岁以上成年人的感知情况。

另外,与社交平台相关的特定活动(例如网红景点打卡并与朋友分享)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例如,与使用其他研究方法相比,人们对社会关系服务的感知数据可能会偏高。鉴于此,仅基于一年的数据稍显不足,可以通过多年的比较分析获取更多结果,以更好地了解公众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和偏好。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Zhai, X., & Lange, E. (2020). Using Social Media to Explore Percep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Nature-Based Solution Projec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8(3), 58-77.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30


编辑 | 田乐 王颖

翻译 | 翟雪竹 王颖

制作 | 田乐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