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探索与过程丨城市湿地小便池

景观设计学 2022-12-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在《景观设计学》的五大主题栏目中,由陆小璇主持的“探索与过程”栏目通常关注那些存在于传统景观设计学边界之上的、创造性的、基于景观的跨学科设计项目,而以其前沿性、开脑洞和思维过程,收获了一大批栏目粉儿。


在《景观设计学》的五大主题栏目中,由陆小璇主持的“探索与过程”栏目通常关注那些存在于传统景观设计学边界之上的、创造性的、基于景观的跨学科设计项目,而以其前沿性、开脑洞和思维过程,收获了一大批栏目粉儿。


探索与过程专栏编辑  /  陆小璇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园境建筑学部教师

在应用生态工程进行污水处理及水卫生管理方面有着20余年经验的“湿地工作室”,为我们展现了如何通过一个不到2平方米大小的“城市湿地小便池”项目来应对柬埔寨的水问题。该项目的尺度一方面足以使其成为自然湿地系统运作的缩影,即湿地通过去除营养物质、防止病原体进入河流与湖泊,从而实现净化水质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向大众证明,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金边及其周围现有的湿地资源,能够节省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所需的数十亿美元。相信该项目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热带地区水利景观的当代城市范式。



城市湿地小便池:

一项为唤起公众对基础设施问题关注的柬埔寨金边功能艺术


Irina CHAKRABORTY  “湿地工作室”高级工程师
Puthea KHON  “湿地工作室”项目负责人
Taber HAND  “湿地工作室”主管


发展中国家在应对贫困、医疗卫生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往往都是以牺牲生态性与可持续性为代价的。实际上,我们应该对一些能够减轻环境压力的关键设计原则予以重视。在公众健康和环境清洁领域,卫生与废水处理问题尽管不像推广疫苗和修建学校那么引人注目,但却至关重要,人们对其关注度的逐步提升对设计项目提出了特殊挑战。在许多文化中,用于描述当地卫生及人类排泄物的处理方式问题的词汇相对贫乏,因而在探讨时常常显得不雅;此外,相关词汇的表达也不够具体、准确,给理解当地的卫生问题和展示设计方案都带来了困难。因此,人们通常倾向于采用“眼不见为净”的废物处理系统,比如旱厕,但这种处理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如何安全清理池中粪便,以及建立污水过滤系统的问题。在某些文化中,将人类排泄物用作农业肥料仍是禁忌话题;这意味着使用未经处理的排泄物施肥是“见不得光的肮脏事”。

 

从纽约到金边:“湿地工作室”的起源 

湿地工作室的创始人泰伯·汉德博士在被湿地环绕的曼哈顿岛长大;20世纪80年代,汉德就职于纽约城市规划局,负责解决有关海洋、海岸、河口、河流以及流域的水环境管理问题。在此期间,汉德构想并发起了“史泰登岛蓝道”项目——一项利用纽约史泰登岛密布的湿地水道进行雨洪处理的计划。“蓝道”项目为纽约市节省了超过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蓝道”项目的理念后被复制应用于克罗顿流域——它是纽约的饮用水源所在。20世纪90年代,汉德在博士研究中关注湄公河与位于柬埔寨的洞里萨湖——那里有世界上最丰产的内陆淡水渔业——之间季节性水体交换的生态和经济关联;这将汉德带到了柬埔寨。从2008年开始,汉德的团队开始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在柬埔寨的废水处理和卫生设施领域;三年后,“湿地工作室”(Wetlands Work!)正式成立。团队的名字即表明了自然系统在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的强大生态功能。如今湿地工作室已成长为一支拥有5名全职成员和一批长短期实习生、志愿者的团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过程的设计,降低因在娱乐或其他途径接触未处理污水而造成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使项目经济、高效、易于实施。通过运用湿地工作室的系统,污水处理将不再“见不得光”,而是利用自然过程实现污水的安全排放,从而保护排放地的生态资源。


图片
在旱季,人类排泄物使洞里萨湖边布雷托尔的水上村庄附近的河水臭气熏天。© Taber Hand


图片
湿地工作室团队正在柬埔寨洞里萨湖上开发一个植物净水系统,称为“随手豆荚”。这个系统的特色在于船屋厕所下方种植的水葫芦等浮游植物。© Taber Hand


利用浮游湿地植物根系中的微生物活动,湿地工作室已经开发出多个陆地和水生污水处理系统。为了能在柬埔寨和世界其他地区成功推广,这些设计具有高效、可持续、经济合理等特点,并且便于就地取材,使用者易于接受,低维护且基本无需能源供给与化学制剂投入。在2012年金边“我们的城市庆典”艺术节上,具有上述特点的“城市湿地小便池”(UWP)功能化原型,作为一项“可使用”的展品进行了展出。这一设计作品旨在:1)唤起金边民众对公共设施匮乏问题的关注;2)突出自然过程,特别是湿地在废物循环方面的关键作用;3)激发简洁而具有美感的城市卫生设施设计方案。

维护城市公众健康与基本舒适度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和资源协调。发达国家也是从40年前才开始建立昂贵、复杂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用以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在一些欠发达国家,老式的污水处理方式仍然存在,废水会被直接排入当地河水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种污水排放方式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却无力负担常规的新式污水处理方式。有没有更好的废水管理方式?有没有一种在使用性能和经济投入方面均可持续的城市基础设施?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有没有更好的、更加可持续的水资源协调方式?在过去5年中,柬埔寨金边市的人口增长了一倍,这对城市的饮用水供给、污水处理、雨洪管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湿地小便池”项目 

“我们的城市庆典”(金边)

2012年,湿地工作室受邀为金边“我们的城市庆典”艺术节设计一个装置项目。在构思这个项目的时候,设计团队想尝试一些“非常规”的切入点:他们希望这个项目既能够激发公众参与性,又能够提高其对于城市水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个项目还应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最终,他们决定建造一个“城市湿地小便池”。项目团队围坐在被称为“合作研究室”的湿地工作室位于金边的办公室中,试着用竹签、纸板和胶带设计并制作一个项目草模。此次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可以帮助指导建造过程的简单模型。湿地工作室的成员与柬埔寨智慧大学、皇家农业大学的学生经过数次讨论,进行亲手实验以及原型制作,最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与工艺安装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图片
实习的学生们在制作“城市湿地小便池”模型。


图片
实习的学生制作的小尺度模型



收集和建造 

在柬埔寨,一切工作的进行都相对缓慢。亚历克斯·利诺斯是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实习生,他这样描述参与这个项目的经历:“只是去了一趟木材店,或是在五金店里迅速地转了一圈,我的一天就这样不经意地过去了。这里有着完全不同的系统、暴涨的洪水以及灼人的热浪;时常从错误的市场买到错误的材料,更糟糕的是我完全不会讲高棉语……到了周四早上,材料才开始陆续到达安装现场。我们开始马不停蹄地砍、锯、扭、系、卷、喝(水)、锤、切、堆、挖、填、举、浇、钻、拧、吃(饭)、粘……广大市民在这一过程中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三周后,我们克服重重阻力,成功地将湿地小便池安装在我们事前选择好的合适位置上;瞧,池塘中的水生植物正蓬勃生长。”


图片
湿地工作室团队的亚历克斯· 利诺斯从当地的商店里寻找木材。


图片
“城市湿地小便池”中的部分植物是从金边附近的湿地中采集来的。


 美学、功能与生物多样性 

“城市湿地小便池”的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和微生物活动的作用而运作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以模拟“自然”系统的功能。该项目首先收集被污染的水(尿液),这些尿液经过植物和微生物过滤后分解成氨,并通过硝化作用进入氮循环。这一实验性系统用木质框架对安置在其中的由透明PVC材料承载的“湿地”进行固定;湿地中种植的乡土植物品种包括:莲(Nelumbo nucifera)、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伞竹(Cyperus alternifolius)、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大薸(Pistia stratiotes)、浮萍(Lemna minor)等。这个封闭的小空间保护了使用者的私密性;尿液通过一根由PVC管做成的“小便器”流入湿地的污水处理装置。


图片 图片
“城市湿地小便池”中漂浮的大薸(左),水葫芦、莲、伞竹和芋头(右)。


图片
高架竹地板上的PVC 管“小便器”


图片
尿液从“小便器”的PVC管中流入“城市湿地小便池”的主体结构。


图片
考虑到当地使用者的身高,项目特别设计了由竹子制成的一级台阶,方便使用者使用小便池。


该项目的尿液处理能力是通过对水葫芦——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湿地植物——进行小规模的尿液耐受水平实验而确定下来的。之后,我们根据其尿液处理能力估算出该项目的规模——在为期至少两周的艺术节上每日使用该卫生间的人数。尽管足够高的硝化速率降低了潜在的毒性氨水平,但由于该项目系统是封闭的,尿液中的盐分最终会变得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无法生存,因此设计师打算将其设计为一个非单一处理系统,希望借由生物处理过程对尿液进行处理,并突显大规模生态系统在类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注重污水处理功能,设计师们还追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个能够净化人类排泄物的美丽的自然系统以一种生趣盎然、充满吸引力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该项目整体反映了天然湿地的功能与美感,期望激起普罗大众的关注,转变那些了解与使用过该项目的市民的思想观念。它为过往的路人增加了趣味元素,成为了城市人行道上的亮丽一景。它能够对社区居民的尿液进行收集与处理。同时,社交媒体的利用在公众教育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金边的电影制片人阿米特·杜贝根据此项目拍摄了一段视频,以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城市湿地小便池”。


图片
“城市湿地小便池”由一个供人使用的私密小空间和展示湿地植物的水处理装置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湿地工作室致力于引导公众重视自然湿地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和宝贵的生物多样性系统的重要价值。“城市湿地小便池”项目是自然湿地系统运作的缩影,即湿地通过去除营养物质、防止病原体进入河流与湖泊,从而实现净化水质的效果。项目团队向过往游客发放宣传单,简要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并将一个运行中的湿地系统真切地展现在他们眼前。该项目传递出的教育信息是:每个城市内部和周边的湿地都具有天然的“免费”水处理功能。湿地是理想的净化水质的公共基础设施,而城市在开发利用湿地的这一功能方面拥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包括保护现存的湿地以及再造漫滩湿地。城市扩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利用已有的湿地或建造新的城市“人工”湿地得以处理。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已有的湿地资源,能够节省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所需的数十亿美元。这一规划思想还能够实现关键栖息地的保护,并为娱乐休闲、公园环境以及公共教育提供空间。在旱季,湿地能够补给地下水,并通过蒸发降温,使人类受益。目前,金边市为了获得城市建设用地而大面积填埋湿地和湖泊;在建筑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忽略了对废水处理需求的考量。这种做法会使我们失去大量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的机会,而这些基础设施原本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公私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一些特有的生物栖息地或天然的处理系统正在迅速消失。事实上,湿地已经超过雨林,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栖息地类型。在城市周边地区的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那些能够起到水管理公共基础设施作用的天然湿地,需要在政府层面展开推广和协调工作。作为一个关注公共问题的简单项目,湿地工作室希望“城市湿地小便池”可以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设计并支持那些充分利用自然过程的解决方案,并促使公众意识到我们对于自然系统的依赖;而这一认知关乎我们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生存。



原文出处:

伊琳娜·查克拉博迪, 蒲谢尔·孔, & 泰伯·汉德. (2015). 城市湿地小便池:一项为唤起公众对基础设施问题关注的柬埔寨金边功能艺术. 景观设计学,  3(2), 120-129. 

Source: Chakraborty, I., Khon, P., & Hand, T. (2015). The Urban Wetland Pissoir: A Functional Art for Raising Awareness of Infrastructure Challenges in Phnom Penh, Cambodi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3(2), 120-129. 


编辑 / 汪默英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