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武汉江滩改造:解决城市化与生态韧性共存难题 | Sasaki

景观设计学 2021-04-20
原创
  • 项目名称:
    武汉江滩改造:解决城市化与生态韧性共存难题
  • 项目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
  • 项目规模:
    503hm2
  • 设计公司:
    Sasaki 
  • 委托方: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 所获奖项:
    202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波士顿分会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中国武汉长江主轴滨水公园项目的演变凸显了全世界众多滨水城市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城市化、发展、韧性危机和生态退化。这一项目也强调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公共空间为何能成为关键的突破口。通过对滨水景观的重新规划,武汉正在实现与季节性洪水的共生。长江主轴滨水公园的规划方案旨在利用自然过程的力量来培育丰富的区域生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提高公众健康和增加休闲设施。升级后的长江主轴滨水公园力求打造一个具有社会包容性、文化特性和生态价值的滨水空间,并展现武汉的独特魅力。



顺水而为:武汉长江主轴滨水公园

Forged by Floods: Wuhan Yangtze Riverfront Park


image.png



01 项目背景和问题

近年来,武汉与长江不断走向和解,一座沿防洪堤而建的传统滨水公园取代了原本废弃的工业设施。在三层防洪堤的保护下,动态变化的河漫滩演变成了一处公共空间。在武汉,江水与陆地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或屏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断演变的边界。与其他许多城市相比,“与江共生”都已成为武汉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这处备受欢迎的滨水空间当前也存在着诸多隐患。即使洪涝频发,人们仍会时常前往滨水公园,而这恰恰会让他们面临感染血吸虫病等介水性疫源性疾病的危险[1]。公园的滩涂景观看起来贫瘠无趣,但它们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上游大坝的修建严重威胁着这个重要的生态系统[2][3]。同时,目前江边的沼泽地也仅以芦苇丛为主,而这一区域本应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滨水地区的公众健康与滨水景观的生态完整性。


11111.jpg

▲现状:当前的滨水公园以重要基础设施和高筑的堤防为主,单调的铺装、缺乏文化底蕴的规划、有限的生态效益难以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游乐体验。© Sasaki


武汉现有的滨水空间多数为工业遗迹,空间体验较差。在过去,城市主要沿着长江两岸线性扩张,缺乏能够将人们引导至江边的街道。可见,滨水区缺少一个宏观的景观框架来凸显长江的重要性,同时创造可供人们来江边休憩的开放空间。滨水公园内部标志性码头和趸船均被保留了下来。除了一些仍被用作“浮动式社区花园”的趸船外 ,滨水公园的很多区域都已废弃,但其中多样的工业遗迹仍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开发潜力。


11111111111.jpg

▲现状:大部分趸船都已废弃,其中少数经由改造成为了“浮动式社区花园”。© Sasaki


当前,中国的规划设计过程往往缺少公众参与,周边社区的居民乃至武汉其他区域的市民对公园的未来期许无从知晓。但与此同时,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交媒体平台为倾听武汉市民的心声提供了宝贵机遇。前所未有的开源众源数据和有效反馈激发了中国规划和设计创新的巨大潜力。



02 设计策略

2017年,在武汉市国土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长江主轴总体规划设计国际方案招标中,Sasaki凭借对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态的深入理解,以及多学科的协作设计方法而胜出。


与洪水共生

武汉长江主轴滨水公园改造项目却旨在与自然协作,而非对抗。公园设计突出了这座城市颇具标志性的江岸工业遗产,保障了人们与自然江水互动的安全性。


FORGED BY FLOODS_WUH111111PARK_03.jpg

▲总体规划平面图:扩建的滨水公园跨越了长江两岸,为武汉打造出未来的景观愿景——这里将形成一个连续的公共滨水带。© Sasaki


考虑到季节性洪水是长江自然水文过程的一部分,公园的规划顺应了江水的季节性涨落。此时的公园结合滨江建筑、街道、堤岸、港口与桥梁及河岸线,提供了多层次的空间体验。


234.jpg

▲多样的滨水条件:场地复杂的现状条件被有序融合到5个关键功能分区中,而综合的设计工具则为不同条件下的挑战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 Sasaki


洪水反而成为了场所营造的重要依托,公共艺术和教育展览凸显了长江时刻不停变化的起落。所有这些设计元素都促使公园使用者去了解并欣赏自然力量,同时感受武汉与长江共生的遗产景观。


22222.jpg

33333.jpg

▲与洪水共生的灵活空间:一系列趸船串连成了一条植被繁茂的水上长廊,可随江水波动上下起伏。江岸与长廊间形成了一个可被淹没的广场,每逢洪水季节,广场上地形起伏的金属网格栅会被淹没,转变为漂浮小岛,供野生生物休憩。© Sasaki



提高生态系统服务

通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堤坝进行策略性改造,重新规划后的公园能够消纳更加频发却可控的洪水,以为场地补充沉积物、培育滩涂。适当的疏浚作业能够帮助场地构建不同的微环境,形成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


4444.jpg

▲对脆弱生态系统的威胁:在过去40年中,由于上游堤坝的建造,长江的沉积物减少了90%,因此有必要修复那些对长江生态有益的滩涂。© Sasaki


通过地形设计,公园在中高水位时可形成数条蜿蜒的次级河流,既可为野生水生动物提供迁徙廊道,也能让皮划艇安全通过。在旱季,这些河床又可作为非常规通道供人们在茂密的草丛中穿行、探索。在开阔的沼泽地里,各类景观要素为那些喜欢开阔生境的物种提供了栖息之所,而树林里隐蔽的观鸟台则为野生动物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机会。


55555.jpg

▲增强河流生态功能:利用频发的洪水、战略性疏浚策略和精确的地形分级,帮助公园补充营养丰富的沉积物,以重建独特的栖息地,并增加滩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Sasaki


休闲空间的设置为长江流域重要野生动物预留了物种传播/繁衍空间。洪泛时,部分休闲空间会暂时隐入江中,成为动物的乐园。这种统筹考虑的方法不仅可以使生态系统暂时远离人为影响、吸引捕食者并改善栖息地状况,还可以通过减少与血吸虫接触的风险来保障公众健康。

生态干预策略也为滨水区增加了可观的价值。层级鲜明且更具生物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改变了滨水区的价值形态。原本的滩涂转变为能够寓教于乐的场所。基于对当前大面积同质景观的反思,设计团队提出了多样化的种植策略以增加物种丰富性。一系列的次级通道和起伏的地形创造了不同的微气候,促进了具有鲜明季节特色的多样化动态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


66666.jpg

77777.jpg

▲丰富的湿地群落:细微的地形变化、根据淹没深度而制定多样化的种植方案,以及筑巢平台和漂浮原木等栖息地要素,都有助于提升湿地健康。© Sasaki



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再利用

当前滨水区最具标志性的元素多是一些象征着武汉20世纪工业成就的空间元素。尽管武汉市最初考虑移除这些设施,但在本次总体规划中,Sasaki团队期望改变它们的用途。


8888.jpg

▲重新思考废弃的基础设施:在公园内部,原本计划要拆除的68座废弃趸船经过适应性再利用,转变为水上花园、表演舞台、咖啡馆和美术馆等。© Sasaki


另一些元素则被改造成公共艺术品。艺术品上通常附有说明标识,可让公园游客了解长江在塑造当代武汉形象上的重要作用。


99999.jpg

▲废弃基础设施的新生:曾经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为新的景观类型创造了机会,同时,那些偶然拾得的天然艺术品和其他工业遗迹则被用作铺装图案和遮阳结构。© Sasaki

9999999999.jpg

999999999999999999.jpg

▲将工业遗迹作为公共艺术:当水位较低时,公园可以展露废弃的铁路和货运列车等工业遗迹,唤起人们对码头的记忆(上图);水位上升则会触发互动式照明装置的开关,借此强调淹没的工业遗迹,进而突显河流的力量(下图)。© Sasaki


重新启用的舷门和狭窄甬道与供户外艺术展览和表演的浮动平台相互连接。抬高的座位区保证了演出可在高水位时进行,同时可提升公众对动态河流的体验。


1242134.jpg

341235134.jpg

▲从工业过渡到文化表达:原有的装货平台和浮动平台等基础设施提供了前往水上舞台的步行通道,人们可在此欣赏户外艺术展览和表演(上图);公共座位区被设置于高水位以上的区域,即使在洪水期, 仍然可以进行户外表演,从而增进公众对河流动态的了解(下图)。© Sasaki


新的规划不仅将园内的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和连续步道连接起来,而且还设计了新的线路,以充分串联精心设计的视线景观。其中一项最重要的目标是兴建一条与防洪堤顶部相连的轻轨线,鼓励公共交通出行。


3524524.jpg

▲扩展后的慢行网络:规划方案将园内步道和自行车道与区域中超过75km的连续慢行网络连接起来。© Sasaki


总体规划也对公园的创收进行了构想。例如,将位于公园主要入口和景点处的一些基础设施改造为咖啡馆和小型零售店,或借助设施的租赁收入和活动的门票收入来支持公园的长期规划与维护。


43521.jpg

▲适应性再利用:废弃的基础设施将被改造为咖啡馆,包括现有轨道在内的其他元素则会被用于铺装设计中。© Sasaki



公众参与和外展服务

设计团队利用社交媒体来进行最大限度的外展服务。在开展更多传统公众参与活动的基础上,项目采用了众源数据和信息收集模式。设计团队收集到了来自武汉各地超过65000条的反馈意见,这些规划意见直接影响了设计的迭代。与此同时,专门设计的项目网站能够让公众了解公园的设计进展,同时征集市民、学者和设计同行等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反馈。  


3524523521.jpg

▲广泛的公众外展服务:公开会议、现场考察、青年活动和社区艺术项目等吸引了成千上万名市民的参与,为公园设计提供了意见参考。© Sasaki



03 讨论与评价

武汉长江主轴滨水公园改造项目探讨了一系列经常相互冲突的元素以及协调这些元素的方法。人类既要利用实现了高度城镇化的长江滨水区建成环境,也要维持沼泽、滩涂和林地的自然状态,使二者创造出更为诗意的体验。如何让所有这些冲突力量达到平衡状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虽然项目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武汉的独特文化和令人钦佩的开放态度,但这些方法和设计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地方,因为基于自然的规划和设计已然觉醒并风靡全球[4][5]。我们比其他任何物种都清楚,当灾难来临,大自然是不可控的。早在人类出现在这个星球之前,协同进化就已占据上风,而且将比我们的任何技术和文明成就都更持久。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项目面积:503hm2

项目委托: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景观设计:Sasaki

首席设计师:迈克尔·格罗福、张韬

设计团队:薛铭仁、崔沐晗、Ponnapa Prakkamakul、杨兰慕之、杜翛然、赵欣、石玥、冯鸽

设计时间:2017年

所获奖项:202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波士顿分会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74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多姆:  要是能按照这版设计尽快建成就好了。
2022-01-24 16:48:44
巧克力:  画面很新颖,设计很不错!值得学习!
2021-06-10 10:34:23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