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建筑  /  正文

城市之光-巴黎办公楼建筑改造设计

admin 2016-04-14 来源:谷德设计网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204, rond point du pont de Sèvres, Boulogne-Billancourt
  • 设计公司:
  • 施工单位: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 Paris
  由建筑师Badani和Roux-Dorlut设计的The Pont de Sèvres大楼建于1975年,高密度的塔楼群孤独地耸立在河边,在过去的40年中见证着周边荒芜的城区一点一点被现代建筑填满。本次的改造设计正是利用了这种“孤独感”,将其转化为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提升城市风貌的资产。改造后的建筑被赋予了新的名字 – “城市之光”,也暗示着建筑为城市带来众多积极影响。如今,紧邻建筑的地铁站让建筑和四通八达的大巴黎交通网络相连,拉近了建筑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建筑成为了巴黎向外扩张的成果之一。经过改造的建筑有了全新的外貌和形态,进一步加强了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力。

  开放的园区

  建筑不再脱离于环境而存在,网格状的步行系统将建筑和附近的Trapèze新区连接起来。无数新建、改建的办公楼和住宅让新区充满了活力,丝毫不见往日雷诺工厂搬迁后衰败的气息。建筑前的大广场,交错的步行道和夹杂其中的小花园,一系列开放空间模糊了建筑外部空间和城市的界限,建筑成为城市了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建筑首层总共53000平方英尺的接待、交通和公共交往空间作为建筑开放而稳固的基础,打造了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环境,让三座塔楼群牢牢地扎根于城市中。

  逐渐展示的优点

  大尺度建筑项目的修复设计必须考虑改造建筑的效益和可行性,因此这些面临改造的建筑本身都有很高的设计质量。在本项目中塔楼的平面呈六边形,在空中可以360度俯瞰巴黎及其西部郊区。环绕中部交通核心筒的办公空间相对狭窄,保证了舒适的办公尺度,同时也让自然光可以覆盖到每一个办公席位。塔楼的建筑密度即使放在现在的评判标准中也算不上低,而建筑师的任务便是要凸显建筑这些不为人知的优点。

  棱柱形的建筑体量推翻了普遍的南北/阴阳面的建筑模式,光线穿透内部空间,覆盖了每一个角落。同时,不同角度的玻璃外墙也将光线反射到其对面的建筑中。从Meudon山脚的高速路上望去,建筑矗立在布伦的城市入口处,如同守护神般镇守着脚下的土地。建筑师在尊重建筑历史价值的同时,彻底改造了其结构。改造后的建筑可完全适应现行的建筑规范,也达到了可持续性建筑的要求。每当夜幕降临时,建筑外墙上特别设计的灯光将被点亮,一圈圈的光环将出现在办公楼层、餐厅层、礼堂层又或者是与城市相连的外部空间中,如同一串串泛着光芒的手镯。正如建筑的新名 – “城市之光”一样,建筑闪耀着光芒,镇守着城市一方。

  被覆盖的“室外空间”

  建筑底层的中庭如同剧院一半,又错落的平台、走廊和露台组成。阳光从两侧进入,照射在连接着三个塔楼群的宽敞中庭内,为到来的人们指引着方向。大堂空间成为一个被覆盖的“室外空间”,是庭院、广场在室内的延伸部分,如建筑师所期望的那样实现了从环境到建筑的自然的过渡。整个建筑除了黑白灰之外并无其他多余的色彩,但不同灰度间的细微变化仍然带来了丰富的层次。不同高度的金属楼梯在不同的光线下,泛着不同深度的灰,也将光线折射到空间的每个角落。

  特制金属网

  建筑师曾在他们设计的法国国家图书馆中使用过金属网,而在“城市之光”的大堂设计中他们再次启用了这个特殊的结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建筑师对金属网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再交由专业人员“编织”,最终得到了26英尺间距的框架和几乎不可见的接缝。框架出现在大堂不同角落,带来通透而舒适的氛围。

  信天翁吊灯

  14盏20英尺宽的大型吊灯错落有致地悬挂在大堂上方,如同14只排成队列展翅飞翔的信天翁。通过不同尺度模型的反复试验后,建筑师最终确定了这些曲线的弧度。其实并不轻盈的信天翁吊灯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摆脱了地球引力般悬浮在空中。而错落有致的组合形态,让它们仿佛随着人们的移动而变化着模样。光线在天花、金属地面和吊灯间不断反射,内部空间也显得愈发明亮。

  鲜活的光线

  自然光线让建筑鲜活生动,而在室内,照明系统也起着同样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功能,建筑师设计了不同的照明系统,让室内空间变得更加人性化。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