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新刊出炉|2020年第5期“城市治理与空间品质提升”

景观设计学 2020-12-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本期聚焦在城市存量规划和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城市治理与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相关议题,希望借由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及国内外优秀实践经验的介绍,加强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对于相关治理与规划政策的理解,明确公众赋权的目的与路径,为城市公共空间包容性设计的实施与管理提供切实指导,从而实现空间品质的实质性提升,创造更广泛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

《景观设计学》

2020年第5期

047|城市更新与空间品质提升

Urban Governance and 

Spatial Quality Improvement

主编寄语|论文|观点与评论|主题实践|探索与过程


1.jpg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治理与空间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景观设计学》长期致力于探讨城市发展与空间建设问题,本期聚焦在城市存量规划和精细化治理背景下的城市治理与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相关议题,希望借由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及国内外优秀实践经验的介绍,加强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对于相关治理与规划政策的理解,明确公众赋权的目的与路径,为城市公共空间包容性设计的实施与管理提供切实指导,从而实现空间品质的实质性提升,创造更广泛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



美丽城市建设 

俞孔坚在主编寄语《论美丽城市的“三重奏”》中强调,提升城市品质、建设与管理高品质的“美丽城市”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头等大事,需要从三个层次进行构建:一是美丽城市的深邃结构,即基于“自然中的城市”与“城市中的自然”两个视角观察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城市选址应融入自然,城市基质应与自然生态网络相互嵌合;二是美丽城市的深邃外形和风貌,即保证对于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的生态适应,在遵循自然地形、过程及气候条件的基础上衍生深邃之形;三是美丽城市的绿色生活,即引导市民绿色栖居、绿色出行与绿色消费,为人类子孙后代预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便是美丽城市的“三重奏”。


2.jpg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市委市政府全体班子及全市两千余名干部正在听取专家建议。© 俞孔坚



城市特色保护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与特色保护》一文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昊、《城市中国》杂志社执行主编崔国,以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讲师周详,针对当今互联网时代及存量更新背景下中国城市更新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位学者对影响城市空间品质的要素进行了剖析,强调城市更新实践应注重城市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及生态性,尤其强调了审美启智的重要性;认为时下出现的空间改造“网红化”、城市特色“符号化”等现象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城市同化,以致多元化特色逐渐消失;但城市规划师与设计师也可以对这些网络传播渠道和力量进行正向利用,以实现空间特色保护,引导产生新的城市空间发展范式。


3.jpg

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误将空间质量的提升等同于空间品质的提升,实际上二者的差别非常大。例如,西安很多历史地段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空间质量提升了),但却失去了原本的氛围和韵味(空间品质并没有得到提升,甚至下降了)。© 李昊

4.jpg

在英国,公-私-社区及三方(PPCt)模式的具体执行方式是邻里规划制度,由政府设立社区更新基金,各个社区通过直接雇佣社区规划师、制定社区更新计划来申请基金,因此社区规划师直接对社区负责,也能更加有效地听取社区意见。图为伦敦罗马路社区召开的讨论会议。© Roman Road Bow Neighbourhood Plan

5.jpg

互联网为中国小城镇的历史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图为在城市更新中被保留下来的安阳古城风貌。© 周详



城市潜能发掘 

城市是资本和文化聚集的空间载体,供养并服务着背景多元、需求迥异的广大市民。城市需要那些可以包容并鼓励多样化的表达和呈现方式的空间类型——无论是计划性的还是自发性的、受管控的还是不受管控的、永久的还是暂时的。《留白:将城市虚空转变为公共空间》一文认为,“留白”(Emptiness)是一种可以满足这些公众需求的空间品质,而“城市虚空”(Urban Voids)即是一种典型的留白空间,这些空间虽然并不具备与城市(即资本积累的载体)相关的那些价值,但这种资本意义上、房地产意义上、功效意义上或生产意义上的留白恰恰是催生其他场所特性和机会的原因。换句话说,价值上的缺乏是这些闲置空间显得边缘化的原因,而这种边缘性恰恰赋予了城市虚空其他城市空间所没有的公共性的可能。


6.png


《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整体提升行动纲要》项目聚焦以城市公共领域微更新为主的城市整体提升行动。为应对天河CBD城市治理行动中问题多样、参与主体众多、时间跨度长等挑战,AECOM规划团队建立了“顶层设计-提升策略-行动实施”三个阶段的系统性工作路径,并创新性地提出目标导向的“五度价值体系”、城市治理的“三张城市公共领域地图”、“影响力-复杂度二维矩阵”筛选下的示范项目等规划手法,希望为同类型大都市核心建成区的空间品质提升与城市治理实践提供借鉴。


1606977818428235.jpg

《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整体提升行动纲要》系统性工作路径 © AECOM

8.jpg

规划团队对243个行动项目进行了量化评估,最终筛选出16个优先实施的示范性项目,并归纳为5个近期行动计划。图为猎德水岸计划改造效果图。© AECOM


当前,政府、开发商、大型科技公司等纷纷投身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期望打造出高效、便捷且盈利的“智慧”大都市,以适应并调和城市发展的快速节奏。然而,我们正处于COVID-19疫情持续的不确定性中,Hassell设计团队认为,对于智慧城市的豪言将更甚以往,且将成为一种必要的城市监控方式,用来支持社区建设、防控疫情,构建一个更具适应性的城市环境,将有助于在大型灾难事件发生时推动城市重新校准、重新组织并实时进化。在此类情况下,城市设计师能否在实现韧性之外,更进一步地设想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城市发展?在深圳新桥区城市转型项目竞赛获胜方案中,Hassell设计团队提出,智慧型创新城市首先需要秉持的理念,以构建一个能促进包容性、多元性、协作性和韧性的场所。


9.jpg

“新桥智创城”概念解析:利用城市公共领域构建高度连接的创新生态系统,支持设计、制造与休闲娱乐等活动。© Hassell

10.jpg

理解公共与私人领域的界限与交界面。传统的城市在了解市民生活需求和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正面临信息脱节问题。基于对公众需求更加深刻的认知,智创城旨在帮助创建一个更加公平的响应式城市环境。© Hassell



绿地系统优化 

城市公共绿地对人群健康水平有着密切影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力、社交与休憩活动在两者间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以人群健康为导向的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要素分析——以江苏省南京市老城区为例》一文以南京市老城区35个小型公共绿地为样本,研究规划布局和设计阶段的建成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活动的引导作用。

结果表明,绿地区位布局对健康活动频次密度的影响相对较低,邻近高密度住区的绿地对健康活动频次密度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功能密集区域内的绿地;功能设施是影响健康活动频次密度的主导因素,其中休憩座椅密度的正向效用最为显著;合理的空间配置、开敞的环境界面能够显著促进健康活动的发生,绿地率或步道密度过高反而会对健康活动频次密度产生负面影响。


11.jpg

城市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特征与健康活动相关性分析的探究框架:影响因素选择。© 关芃,徐小东,徐宁,王伟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日渐广泛。上海市作为中国人口密度最高且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正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市社区公园老年游客活动差异及影响因素探究》一文基于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城市结构差异,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了老年人访问社区公园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老年人自居住地到社区公园的出行距离、城市设施密度等。

结果表明,居住地的人口密度及其老龄人口密度、出行距离是影响老年人访问社区公园的三个重要因素,且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社区公园老年游客使用社区公园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有必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社区公园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准则,完善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公园布局。


12.jpg

研究单元及其基站、公园基站、公园入口基站判断依据及划分结果示意 © 姜佳怡,陈明,章俊华



工业遗产改造 

中国正处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转换的时期,而上海已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历史遗留的大量工业景观面临遗产保护、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等发展需求。鉴于上海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园区数量巨大且类型多样,《工业化转型发展下城市工业景观的环境再生策略——上海典型案例调研与比较》一文通过梳理近代工业发展历史,将工业景观再生归纳为遗产类、转型类和优化类三种类型,并讨论各自的环境再生策略。


13.jpg

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应当包括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及分解者企业,分别负责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中间由物流、商贸、信息服务业者进行沟通。© 骆天庆,龚修齐


随着大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工业区不断寻求新的发展以实现工业景观从单一职能向多功能系统的转变,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一个多世纪以来,休斯敦港工业区集合了石油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态资源等多重区位优势,一直是当地经济增长的主体推动力;然而,港口工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背后却是与周边城市界面的严重分隔。休斯敦港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面对生态环境挑战、城市空间格局重新定位等问题,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手段从激活城市空间和修复生态环境层面对港区进行治理,期望打造经济-社会-生态复合型滨水工业区。项目希望在保障休斯敦港现有职能的同时,使之成为城市治理进程中推动区域活力和增强生态韧性的重要力量。


14.jpg

景观元素原型设计借鉴了场地上特有的石油工业景观,并按照人工维护干预程度、活动密集程度进行分类设计。© SWA

15.jpg

作为休斯敦港重要的对外展示界面, 运用艺术提升的手法将航道两岸的工业立面进行艺术喷涂景观提升,以工业集装箱特色颜色为主色调,进一步实现空间品质提升。© SWA



社区治理/更新 

《微观情境视角下日本社区营造运动的全球本土化分析》一文从词源学的角度阐释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概念的内涵,以及将之作为现实背景对社区营造展开研究的当代意义。文章指出,通过具体的微观情境来理解全球本土化的概念,是社区营造研究中全面理解本土社会全球化进程最适宜的分析框架。

日本的社区营造除了具备西方社会倡导的“公众参与”所普遍具有的政治学和社会学因素外,还强调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日本传统空间意象的保护意义。文章选取东京神乐坂作为研究案例,探究了日本社会在全球本土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和驱动力,并通过解析自下而上的营造与由上至下的规划之间产生的矛盾与耦合关系,希望对中国正在推进的社区营造运动有所启示。


16.jpg

东京神乐坂地区的路地街巷空间 © 周详

17.jpg

路地(ろじ,Roji)承载着神乐坂地区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公共活动。© 周详


“合作生产”(Co-production)指公民与政府共同生产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是公共管理领域在应对全球财政紧缩中实现国家-社会资源整合的重要模式创新。21世纪以来,合作生产已成为国外城市治理、社区治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热点议题。

《合作生产理念下的社区实践研究——伦敦和长沙案例分析》一文引介了合作生产的概念并提炼其理论要点,以英国伦敦巴金-达格纳姆区和中国长沙市丰泉古井社区为例,探讨了合作生产在社区规划、社区治理实践中的作用和形式。最后,针对当前中国社区规划实践急需突破的瓶颈,研究提出三点优化建议:1)将居民以“作为消费者的生产者”来培育自组织力量;2)以“内容创新”为目标展开行动赋能;3)通过包容公共价值与私人价值倡导价值互融。


伦敦巴金-达格纳姆区合作生产 © 赵群荟,周恺

19.png

长沙丰泉古井社区的活动场景 ©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室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转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景观设计师开始探索以社区营造为基础,渐进式、小规模介入的城市微更新模式。《大栅栏胡同微更新手册》项目关注日常景观,以北京大栅栏街区为研究与实验对象,探索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同时探讨景观设计师加入公众参与及社区营造的方式——项目探索了大栅栏公共空间微更新框架的制定,以及以“快闪”实验为主的创新型公众参与模式。整个项目重视传播效应及专业边界的探讨,最终总结编制成《大栅栏胡同微更新手册》,为北京老城区的存量规划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验样本。


20.jpg

《大栅栏胡同微更新手册》概览 © 胡同快闪实验室团队

21.png

设计团队通过设计互动式的体验装置创造小型事件,唤起居民对于日常景观、城市空间的关注。© 胡同快闪实验室团队



特 别 收 录 

10月8日,国际景观学与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揭晓,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荣获该奖项。这是国际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界授予具有杰出贡献的景观设计师和学者的最高终身成就奖。

颁奖典礼上,俞孔坚发表主题演讲,回顾了自己的学术与实践生涯。俞孔坚认为,他的乡村景观体验融合了现代的景观和城市主义概念、可持续性和美学观,使他有能力应对当今行业所面临的一些常见挑战。他同时指出,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在疾病的流行及气候变化等危机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景观不仅可以治愈身心,还可以治愈地球本身。


22.jpg

点击图片查看俞孔坚授奖授奖演讲全文



23.png

特别感谢学术召集人周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讲师)

对本期的贡献!



目录

 主编寄语 

论美丽城市的“三重奏” / 俞孔坚

桃花源与生存的艺术:我的治愈地球之旅 / 俞孔坚


论文 

微观情境视角下日本社区营造运动的全球本土化分析 / 周详,成玉宁,Aya KUBOTA

合作生产理念下的社区实践研究—伦敦和长沙案例分析 / 赵群荟,周恺

工业化转型发展下城市工业景观的环境再生策略——上海典型案例调研与比较 / 骆天庆,龚修齐

以人群健康为导向的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要素分析——以江苏省南京市老城区为例 /关芃,徐小东,徐宁,王伟

上海市社区公园老年游客活动差异及影响因素探究 / 姜佳怡,陈明,章俊华


 观点与评论  

互联网时代下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与特色保护 / 李昊,崔国,周详


留白:将城市虚空转变为公共空间 / Sergio LOPEZ-PINEIRO


 主题实践 

城市公共领域微更新驱动的整体提升行动——《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整体提升行动纲要》 / 许怀群,林俊逸,朱军,陈安卓

城市滨水工业区的治理与重生:美国休斯敦港景观规划设计 / 王娜


 探索与过程 

群著时代 / 陆小璇

通过社区营造实现城市更新——《大栅栏胡同微更新手册》项目 / 吕婉玥,郭巍,方濒曦,张宜佳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城市的加速智能化 / Christopher KELLY,Liam MOURITZ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