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2024年“气候变化下的能源景观”主题正在征稿 | 截稿预告

景观设计学 2024-05-27 来源:景观设计学
原创
截稿预告

《景观设计学》

2024年第5期


气候变化下的能源景观

Energy Landscapes Under Climate Change


2024052701.jpg

主 题 阐 释


202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首次就《巴黎协定》达成全球共识,呼吁各国以更加公正、有序和合理的方式实现化石燃料转型,增加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这一背景下,本专刊将探讨“景观”作为系统性设计与创新的重要方法,思考多尺度能源景观如何在全球资源转型中激活场地潜能,如何构建能源基础设施与地方规划系统的紧密联系,如何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空间附加价值与积极作用,以及如何缓解能源基础设施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纵观全球能源景观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意大利、荷兰等西欧国家率先将能源转型作为全社会共同践行的发展目标,并关注能源转型视角下的地方及区域性景观变化。基于物质、社会、生态和经济层面,能源景观本质上体现了可再生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复杂且长期的发展历程。近年来,能源景观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备受关注,全球能源景观研究与实践主要涉及:去工业化城市更新与采煤矿区转型,废弃地生态修复与风能、太阳能等基础设施构建,能源景观认同、景观美学与低碳行动等。未来,中国的能源景观转型也将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可再生能源用地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景观质量的影响,以及社会公平与公众接受度等。亟待各国学者围绕能源景观的不同政策与法律法规、技术与行业发展现状等议题展开跨国、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并逐步完善将能源景观转型与城乡空间发展、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期中,我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能源景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价值评价;

2)能源景观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3)能源景观转型的社会接受度;

4)能源景观转型中的用地规划与设计方法;

5)能源景观工程技术与生态修复。


关 键 词


(包括但不限于)

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景观转型;城乡空间发展;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社会接受度


学术召集人

微信截图_20240527094932.png


李梦一欣研究方向

绿色开放空间、后工业景观、文化景观


李倞研究方向

绿色基础设施、景观基础设施、生态网络规划和设计、社会营造和公共健康


黄琦研究方向

可再生能源景观、区域开放空间、景观转型


投稿截止日期

2024年6月16日


近期其他主题

景观的多维感知

Multisensory Landscape Perception

景观正义

Landscape Justice


Q: 如何投稿?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景观设计学》官网使用指南

图片


Q: 投稿后多久能有答复?


稿件投送后即进入初审阶段,请作者密切关注腾云系统的稿件进度或邮件通知;初审通过后,进入同行评议阶段。所有评审工作由本刊编辑部及编委和有关专家承担。通常情况下,评审工作需3~8周,作者在此期间不可一稿多投。


Q: 非主题稿件可以投么?

当然可以。通过同行评议且编辑完成的稿件可以先进行网络首发,之后排期见刊。《景观设计学》长期关注学术方向包括: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城市更新与乡村发展

Urban Renew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设计正义和人类福祉

Design Justice and Human Well-being


教学、设计研究与跨学科理论及方法

Education, Design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eories and Methods

了解具体主题阐释请点击下图

图片


111.png

微信截图_20240527102011.png

微信截图_20240527102037.png

微信截图_20240527102200.png

参考文献

[1] 庄惟敏.中国语境下梁思成建筑教育思想的国际范式——“体形环境”建筑思想与清华建筑学院的发展[J].建筑学报,2021(09):9-15.

[2] 蔡文博,徐卫华,杨宁,郭小勇,欧阳志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问题及实施路径[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03):40-45.

[3] 陈晓红,聂建国,吴志强,杨列勋,刘作仪,任之光,陈彬.创新型城市管理与决策研究前沿——第234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21,35(04):611-619.

[4] 吴志强.数字城市战略规划的思想方法[J].软件和集成电路,2021(05):26.

[5] 吴志强.对《城市规划学刊》继往开来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21(02):4-5.

[6] 王建国.“从自然中的城市”到“城市中的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21,45(02):36-43.

[7] 吴志强.国土空间规划的五个哲学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20(06):7-10.

[8] 吴志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技术支撑的平台[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21):8-9.

[9] 宋昌素,欧阳志云.面向生态效益评估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生态学报,2020,40(10):3207-3217.

[10] 苗志坚,庄惟敏,陈剑.需求导向的“前策划-后评估”全过程运作管理逻辑及应用[J].建筑学报,2020(S1):175-178.

[11] 吴志强,王凯,陈韦,杨毅栋,任国岩,陈庆睿,骆悰,苏立琼,成元一,李群峰,茅明睿,刘悦来,刘佳燕,王世福,李郇,赵民.“社区空间精细化治理的创新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0(03):1-14.

[12] 刘加平.迈向绿色建筑文明新时代[J].当代建筑,2020(05):5+4.

[13] 王志芳,高世昌,苗利梅,罗明,张禹锡,徐敏.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3):1-8.

[14] 刘加平.新技术文明时代的规划理念变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04):6-10.

[15] 俞孔坚.生态文明理念下美丽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04):18-36.

[16] 李迪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景观设计学科与行业的困惑及机遇[J].景观设计学,2020,8(01):84-91.

[17] 成辉,张群,刘加平.以“绿色”为目标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0(02):136-137.

[18] 文志,郑华,欧阳志云.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01):340-348.

[19] 王志芳,彭瑶瑶,徐传语.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实践应用进展及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04):773-781.

[20] 崔愷,范路.面向中国本土的理性主义设计方法——崔愷院士访谈[J].建筑学报,2019(05):1-9.

[21] 孙施文,石楠,吴唯佳,周剑云,冯长春,施卫良,冷红,余颖,彭震伟,王建国.提升规划品质的规划教育[J].城市规划,2019,43(03):41-49.

[22] 王志芳,袁振宇.设计生态的不同视角[J].景观设计学,2019,7(01):8-17.

[23] 杨琰瑛,郑善文,逯非,欧阳志云.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18,38(22):8247-8255.

[24] 王志芳.图示景观设计实践与现代科研的错位与解决途径[J].景观设计学,2018,6(05):66-71.

[25] 王建国,崔愷,高源,丁光辉.综述: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的新趋势、新洞见[J].建筑学报,2018(04):1-3.

[26] 郑时龄,吴志强,杨保军,刘泓志,叶斌,段进.城市设计的中国智慧[J].建筑学报,2018(04):17-20.

[27] 王志芳,沈楠.综述地方知识的生态应用价值[J].生态学报,2018,38(02):371-379.

[28] 王志芳.生态实践智慧与可实践生态知识[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4):16-21.

[29] 奚雪松,俞孔坚,胡佳文,宋云. 从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年来的论文看国际景观规划研究动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651-660.

[30] 裴丹. 近十年国际景观规划研究动向及启示——对《景观与城市规划》载文关键词的分析[J]. 国际城市规划,2011,26(04):79-84.

[31] 刘文平.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看中国风景园林研究热点与框架[J].中国园林,2016,32(09):82-86.

[32] 杜春兰,郑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2021,37(01):26-32.

[33] 李思婷,温锋华. 基于文本计量的国内外健康城市研究综述[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5.

[34] 俞孔坚. 两种文明的斗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J]. 景观设计学, 2020, 8(03):4-9.

[35] 俞孔坚. 基于自然,让自然做功: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之本[J]. 景观设计学, 2020, 8(01):4-9.

[36]Galen NEWMAN, Dongying LI, Rui ZHU, Dingding REN. Resilience through Regeneration: The economics of repurposing vacant land with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 Archit. Front., 2018, 6(6): 10‒23 https://doi.org/10.15302/J-LAF-20180602

[37]ZINGRAFF-HAMED Aude, MARTIN Juliette, LUPP Gerd, LINNEROOTH-BAYER Joanne, PAULEIT Stephan. DESIGNING A RESILIENT WATERSCAPE USING A LIVING LAB AND CATALYZING POLYCENTRIC GOVERNANCE. Landsc. Archit. Front., 2019, 7(3): 12‒31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03


关于本刊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中英文)期刊以前沿选题为突出特色,论文、观点与评论、原创实践三大栏目为框架,力图探讨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学途径,解决中国和世界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图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编辑部花费数月和领域专家们一起攻克前沿选题、碰撞思维火花、挖掘最新研究与实践,时刻保持积极地输入状态。同时,也会摇身成为公众号写手,把期刊精华、行业思考、文章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在纸刊和新媒体间切换自如!


图片


采访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期刊主编Joan Iverson Nassauer © LA Frontiers

LA Frontiers活动部自期刊成立至今,已承办多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LA先锋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等院校、机构、公司的行业、商业活动,影响力广泛而深远。近年,随着新刊发布沙龙为代表的线上直播活动的开展,更是成为行业线上直播的代表性平台。同时,期刊的微博、微信、知乎等新媒体平台拥有粉丝近二十万,活跃社群上百个,逐渐成为融合纸刊、新媒体、垂直领域社群的全方位行业展示与交流平台。


图片

通行之道——21世纪城市通道空间国际巡回展 © 韩冬


图片

品质的力量:“麓湖景观’与行业趋势”沙龙 © 麓湖生态城


图片

《景观设计学》新刊沙龙:场所与媒介 © LA Frontiers



图片


周五来啦微信公号专栏 © LA Frontiers



图片

注:本文由景观设计学前沿发布,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文种在其他印刷版、网络版等媒介发表,如有违反,本刊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若有转载,请后台回复关键词“转载”联系授权。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